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⑶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同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5.歷史意義: ⑴是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⑶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⑷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
第十二課巴黎公社運動
1.爆發時間:1871年3月18日
2.政權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爭性質:是無產階級通暴力革命奪取政權的第一次嘗試
4.政權性質:事代表工人階級的政權(或無產階級的政權)
5.革命措施:
⑴廢除一切舊政府機構,建立新的國家政權
⑵沒收逃亡資本家工廠,歸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實行保護勞動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經濟措施
6.失敗: ⑴時間:1871年5月28日⑵標志:“五月流血周”
7.《國際歌》:又名《英特納雄奈爾》
⑴詞作者:鮑狄埃 ⑵曲作者:狄蓋特
第十四課俄國農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國農奴制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戰爭的失敗,使社會矛盾激化.
2、時間:1861年3月3日
3、目的: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增強國家實力,避免人民革命的發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開始標志: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法令
6、主要內容:1)農民獲得人生自由;2)農民以贖買的方式分到一塊宅旁園地,只有使用權;3)解放后的農民要歸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8、實質: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雙重的敲詐與掠奪
9、歷史作用:1)俄國廢除了農奴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2)對俄國實現近代化目標具有積極作用;3)局限性:農民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沙皇專制制度沒發生本質性變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緩慢;人民群眾缺乏發基本民主權。
第十五課美國內戰
1、原因:根本原因:南北雙方政治經濟矛盾阻礙美國資本主義發展。
2、矛盾焦點: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3、導火線: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4、開始標志:1861年4月南方發動叛亂,向北方發動進攻
5、領導人:林肯
6、戰爭過程:爆發:1861年4月南方發動軍事進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戰
轉折:1862年頒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結果:1865年北方勝利
7、性質: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8、歷史作用p81
第十六課日本明治維新
1、原因:幕府統治障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
2、時間:1868年
3、目的:變法圖強,富國強兵,鞏固明治政府的統治。
4、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5、主要內容:
政治: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
經濟: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殖產興業,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實行地稅改革;
軍事:模仿西方國家,實行征兵制,建立常備軍;建立警察制度,以維護治安;
社會生活、文化教育: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