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亞非拉的奮起
(二)非洲民族獨立浪潮
1.根據教學條件,以幻燈片、投影片或小黑板、歷史掛圖等方式中的一種展示有關非洲獨立與振興的概況以及思考題、討論題,并組織討論。如:(1)非洲長達五個世紀的殖民災難最早可以上溯到什么時候?此后,可惡的歐洲殖民主義強盜從事過哪些令人發指的罪惡活動?(2)蘇伊士運河在戰略、經濟、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3)結合地圖概述二戰后非洲獨立運動的主要經過。(4)結合課外閱讀,談談納賽爾對埃及和世界民族獨立運動的貢獻。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和討論進行點評,講解,并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問題進行補充,以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在理清非洲民族獨立浪潮主要線索的同時,重點介紹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政治軍事地位和經濟價值:(1)殖民主義者奴役非洲的情況。15世紀,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在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陸,此后西方殖民主義者接踵而來。其罪惡活動有始于16世紀的黑奴販賣活動,19世紀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等。(2)蘇伊士運河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蘇伊士運河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之處,于1869年11月17日向國際運輸開放,它是世界上最長的無船閘運河,可晝夜通航,具有極高的交通與戰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縮短了世界貿易運輸的航程。如從沙特吉達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間繞好望角的距離是18 943千米,而經過蘇伊士運河僅2 732千米,節約了約86%的航程;從荷蘭鹿特丹到日本東京,經蘇伊士運河,也可比經好望角節約23%的航程。蘇伊士運河位于當今世界的天然油庫中東附近,連接著紅海和波斯灣沿岸港口,扼歐洲通向印度和東南亞及東亞地區港口等航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在開羅獨立廣場,面對數萬興高采烈的人民群眾莊嚴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英國軍隊被迫撤出蘇伊士運河區。這一震驚全世界的歷史事件,極大地維護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3)二戰后非洲獨立運動的情況。埃及率先發起了獨立運動,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了英國支持的法魯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埃及廢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并挫敗英、法、以的聯合軍事干預。埃及的獨立運動將非洲獨立浪潮推向高潮,五六十年代,非洲有三十多個國家贏得獨立,其中1960年就有17國獨立;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殖民統治的最終崩潰。(4)納賽爾的主要貢獻。領導埃及獲得真正的獨立;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與印度的尼赫魯、南斯拉夫的鐵托共同倡導、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結盟運動。
(三)拉丁美洲捍衛民族主權的斗爭
1.簡要介紹古巴的歷史,講述二戰后獨立斗爭的經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配合以幻燈片或投影片展示的歷史圖片,更加直觀地展示卡斯特羅領導古巴人民爭取獨立的斗爭情況。第一,古巴長期處于美國控制之下。第二,1956年12月,卡斯特羅等81名革命青年乘坐“格拉瑪”號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羅拉多海灘登陸,展開了反對美國支持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的革命斗爭,受挫后卡斯特羅等人潛入山區,與農民運動結合,進行游擊戰爭。1959年1月,游擊隊進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打敗了巴蒂斯塔反動武裝,建立了獨立、民主的新古巴。第三,古巴革命政權建立后實行國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為社會主義國家。古巴的獨立沉重打擊美國在拉美的霸權,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