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亞非拉的奮起
亞洲一些國家的獨立
菲律賓:1944年美軍重新占領菲律賓。1945年9月,馬尼拉爆發了有6萬人參加的群眾大示威,要求獨立。1946年7月4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
緬甸:1945年英軍重返緬甸,恢復了殖民統治。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領袖昂山力圖通過與英國談判,爭取獨立。但獨立未成,昂山等被害,激起群眾更大的反英運動。英國迫于形勢,將政權移交給緬甸資產階級。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正式獨立。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原名錫蘭。曾先后遭受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統治。1948年獲得獨立。
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投降后,英國又恢復了對兩地的統治,并于1948年成立“馬來亞聯合邦”,把新加坡從馬來亞劃分出來,成立單獨的“直轄殖民地”。在人民反英斗爭的壓力下,英國于1955年宣布馬來亞實行“部分自治”。1957年8月,馬來亞宣告獨立。新加坡于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5年成立共和國。
納賽爾
納賽爾(1918—1970)曾任埃及總統(1956~1970),是阿拉伯民族主義政治家。中學時代曾組織和領導學生反英示威,數次入獄,在獄中曾參加青年埃及黨。1938年畢業于開羅皇帝軍事學院,后任該學院教官。40年代中秘密籌建“自由軍官組織”,1950年任該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1952年,領導該組織推翻了埃及法魯克封建王朝,贏得了“七月革命”的勝利。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時,任政府副總理,次年任總理。從1956年到1970年去世前一直擔任埃及總統。1956年7月26日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0月,英國、法國、以色列聯合進攻埃及,蘇伊士運河戰爭全面爆發。納賽爾領導埃及人民英勇打擊侵略者,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同時,納賽爾本人也獲得了阿拉伯世界廣大人民的一致愛戴,被人們尊稱為“雄獅”、“新薩拉丁”(注:薩拉丁,是中世紀埃及、敘利亞、也門和巴勒斯坦的素丹,阿尤布王朝的開國君主,最著名的穆斯林英雄。)。
納賽爾還是著名的國際政治活動家。50年代中期,他參加了萬隆亞非會議,并和鐵托、尼赫魯一起發起不結盟運動。他為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和亞非人民團結反帝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由軍官組織
埃及軍隊內部的反帝反封建組織。它的成員是埃及軍隊中的一代愛國青年,大部分是青年軍官,代表埃及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開始秘密活動。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后,他們的活動更為積極。1950年,該組織成立了以納賽爾為主席的執行委員會,作為自己的領導機構。不久,它的秘密組織就遍布各兵種。1952年初,該組織確立的具體革命目標是:消滅殖民主義,取消封建制度,根除壟斷資本主義剝削,建立社會正義,加強軍隊,建立穩定的民主生活。這個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得到工農群眾的支持。1952年7月,他們在納賽爾領導下發動武裝起義。在群眾支持下,“自由軍官組織”迅速推翻了法魯克封建王朝的統治,獲得“七月革命”的勝利。
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
又稱英法以侵埃戰爭或第二次中東戰爭。是英法為重占蘇伊士運河,聯合以色列發動的侵埃戰爭。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扼亞、歐、非三洲交通要沖,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經濟意義。運河自1869年開通后,被英法壟斷資本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所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這一行動沉重打擊了英法在中東的利益。英法和以色列聯合作戰。10月29日,以軍分三路突然進攻埃及的西奈半島。31日,英法從海、空襲擊埃及,隨即入侵埃及領土。埃及軍民奮起抗擊,世界各地也掀起聲勢浩大的抗議英法侵略、支持埃及正義斗爭的浪潮。在埃及人民反抗和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英法被迫于11月7日宣布停火,22日從埃及撤軍。次年3月以軍也從埃及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