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亞非拉的奮起
2.提問學生:“繼古巴獨立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影響最大的事件是什么?”同學回答后,教師根據(jù)教學條件,以幻燈片、投影片、小黑板、歷史掛圖等方式中的一種展示巴拿馬運河的概況,并作簡要講解。第一,結合地圖指出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馬共和國中部的巴拿馬地峽上,19xx年建成通航,是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國際航運水道。它的通航,使兩大洋之間的航程比繞道麥哲倫海峽縮短5 000~1.4萬千米,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zhàn)略意義。第二,歷史上,美國通過與巴拿馬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取了修建和經營巴拿馬運河的永久性權利。運河通航后美國一直把持著經營和管理權,后來又將運河周圍1 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帶劃為運河區(qū),形成“國中之國”。第三,近百年來,巴拿馬人民為收復運河主權,維護民族尊嚴,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終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雙方簽署了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規(guī)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國從巴拿馬撤出全部駐軍并將運河歸還給巴拿馬。第四,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結束了美國對這條黃金水道長達85年的殖民統(tǒng)治,使運河成為名副其實的“巴拿馬的運河”。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填寫下表:
亞非拉獨立與振興歷史進程表(19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地區(qū)時間 亞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947年 “蒙巴頓方案”
1950年 印度共和國建立
1952年 埃及起義
1953年 埃及獨立
1956年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建立 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 古巴武裝起義
1959年 古巴革命政府建立
1960年 非洲獨立年
70年代 獨立運動深入發(fā)展 巴拿馬收回運河部分權利
90年代 納米比亞獨立 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
2.指導學生在新課結束后概括亞非拉獨立運動的階段特點
五六十年代,獨立運動興起
五六十年代,獨立運動高漲
七八十年代,獨立運動深入
90年代,殖民體系崩潰
四、問題探究
動腦筋
印度和巴基斯坦沖突的根源是什么?
(可參考“教材分析”部分)
活動與探究
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在戰(zhàn)略、經濟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見“教法建議”有關部分。
五、參考書目與推薦網站
1.參考書目
《國別地區(qū)研究(亞太•中東•西歐)》(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當代世界政治經濟國際關系》(南京大學)
2.推薦網站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附中高級教師 李華)
參考資料
二次大戰(zhàn)后,亞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戰(zhàn)后亞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從歷史上看,二戰(zhàn)前,除日本以外的亞洲諸國,都成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深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剝削和奴役,它們具有要求民族獨立解放的共同愿望。其次,二戰(zhàn)前及二戰(zhàn)中,日本帝國主義乘機對東亞和東南亞進行瘋狂侵略,被侵略地區(qū)的人民紛紛拿起武器,進行武裝斗爭,抗擊侵略者。這對戰(zhàn)后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二戰(zhàn)結束,一些國家抓住日本投降后殖民統(tǒng)治崩潰的短暫時機,迅速掀起了爭取獨立的運動。但是,英、法、荷、美等帝國主義卻卷土重來,妄圖恢復殖民統(tǒng)治。這樣,民族解放運動也就不可避免了,它迅速從東亞、東南亞、南亞,擴展到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