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亞非拉的奮起
“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民族獨立運動的浪潮席卷整個非洲大陸。僅在1960年,就有剛果、乍得、尼日利亞等17個非洲國家宣布獨立,故有“非洲獨立年”之稱。它標志著戰后非洲大陸的崛起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納米比亞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西南非洲(即納米比亞)是德國殖民地。1920年國際聯盟曾將它交給南非“委任統治”。二戰后聯合國又讓南非“托管”西南非洲。1949年西南非洲被南非所吞并,遭受南非當局的野蠻統治。西南非洲人民為反抗殖民統治進行了堅持不懈的英勇斗爭。60年代,聯合國大會撤銷南非對西南非洲的托管權。之后,聯合國又通過決議,譴責南非當局無視聯合國決議,并依照西南非洲人民愿望將西南非洲正式改稱為“納米比亞”。在納米比亞人民武裝斗爭及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南非被迫接受聯合國決議,承認納米比亞獨立。1990年3月21日,納米比亞共和國正式成立。
地圖《非洲獨立進程》
非洲是一塊飽受殖民主義、帝國主義踐踏、蹂躪的大陸。從15世紀起,西方殖民者就開始侵入非洲,到20世紀初,整個非洲幾乎全部淪為殖民地。二戰結束時,非洲政治版圖上只有利比里亞、埃塞俄比亞和埃及三個形式上獨立的國家,從地圖上可看出,其余92%以上的地區仍是英法等殖民者統治地區。
非洲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斗爭,但大多以失敗告終。二戰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揭開了蓬勃發展的新篇章:從50年代到60年代,有39國獲得獨立;70~80年代,有9國獲獨立;90年代納米比亞獨立,非洲民族獨立運動取得最終勝利。
古巴革命
古巴在16世紀曾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9世紀,古巴人民進行了長達30年的民族解放戰爭。在即將推翻西班牙統治時,美國侵入古巴,攫取了古巴30年斗爭的勝利果實。此后,古巴長期處于美國的奴役之下。1952年,美國又支持軍人巴蒂斯塔發動軍事政變,建立了親美獨裁政府。古巴人民不甘心屈服于親美傀儡政權的統治。1953年7月26日菲德爾•卡斯特羅帶領150名青年攻打圣地亞哥蒙卡達兵營。攻打失敗后,卡斯特羅被捕,1955年獲釋流亡墨西哥。1956年12月卡斯特羅帶80人乘“格拉瑪”號游艇在古巴登陸,后轉入馬埃斯特臘山區展開游擊戰爭。1957年全國革命高潮興起。1958年革命武裝打敗了敵人的大規模進攻,控制了古巴大部分地區。1959年1月,革命武裝力量開進首都哈瓦那,政府軍投降,革命取得勝利。1961年,卡斯特羅宣布古巴革命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革命。
地圖《巴拿馬運河區》
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的蜂腰地帶,縱貫巴拿馬地峽。全長約81千米,寬152~304米,最高處高出海面25米。有船閘6座。運河使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航程縮短1萬多千米。可通5萬噸海輪。通過運河需要8~9個小時,平均每天有40多艘船只通過。19xx年美巴簽訂《巴美條約》,美國獲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運河及運河區的權利。19xx年美國開鑿運河,19xx年完工,1920年正式開放。運河區對寬16.1千米,在美國的控制下成為“國中之國”。60余年間,美國共獲利450多億美元,而巴拿馬僅得11億美元。巴拿馬人民為收回運河及運河區主權進行了長期斗爭。經過談判,1977年9月巴美雙方簽署條約,廢除舊《巴美條約》,巴拿馬逐步收回運河區主權。至1999年年底,巴拿馬已完全收回運河區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