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2
三、在講授本章具體內容之前,先引導學生學習引言內容。首先指出: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以后,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具體指的是:1956年5月至1966年初。然后讓學生明確:中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是有一定歷史背景的。除了國內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之外,還有國際背景。而且,國際背景時常影響著中國十年探索中的決策。
四、“經濟建設方針的確定”一目是本章重點內容。教學時應講清以下三個問題。
1.中國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第一步,是制定經濟建設方針。1956年,這一探索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經過《論十大關系》理論的準備,由于指導思想正確,中共八大堅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2.講授《論十大關系》時,第一,結合小字內容讓學生了解,《論十大關系》是我黨借鑒蘇聯經驗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產物。第二,《論十大關系》的發表,反映了黨為尋找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初步探索的開始。它為中共八大的召開和正確方針的制定作了準備。
3.講授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確決策內容時,可采用讓學生閱讀、問答的形式進行。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包括圖畫),然后回答兩個問題:①中共八大在黨的指導思想上的重要觀點是什么?為什么是正確的?②試評中共八大堅持的“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可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階級關系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中國幾千年剝削制度的歷史已基本結束,社會主義制度已基本確立。因此,國內的主要矛盾必然要發生變化。中共八大指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它的著眼點,在于指出國家的重要任務是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突出了我國生產力發展還很落后的基本國情,強調了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這個著眼點,歷史證明是正確的。回答第二個問題時,讓學生結合小字內容認識到,經濟建設方針的制定是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一五”計劃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
在講授有關中共八大的經濟建設方針時,注意表述準確,即“八大堅持了……”而不是“八大制定了……”。究其原因,教材小字內容已作說明。1956年5月,中共中央就已經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堅持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關于八大的意義,著重強調兩點:第一,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對國內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確判斷,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它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第二,提出的許多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科學性。如在經濟建設上,八大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五、“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一目,教授時應講清以下五個問題。
1.八大以后,進一步探索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個是如何按照八大確定的方針,編制1957年建設計劃和調整若干方面的經濟關系;一個是如何準備全黨整風,正確處理日益突出的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如果從實質上講,調整經濟計劃和調整經濟關系都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對待這個問題,在進一步探索中,黨有過科學的、正確的、創造性的理論,但也有重大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