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農民,被世世代代束縛在土地上,他們終年辛苦,卻要將收獲物的一半以上還給封建領主,還要擔負名目繁多的苛稅和徭役。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連綿不斷地發生。另外,城市中的手工業者和商人屬于封建等級的下層,也受到幕府的歧視和壓制。
這一時期,商品經濟在日本有了長足的發展。封建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步形成。當時全國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場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場雇工達一百多人。大阪、京都等城市成為商業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貸者還在農村把農民抵押而過期無力贖取的土地據為己有,并召募農民開墾土地,成為新興地主。由于封建經濟的衰敗,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開始經商。這些人的利益相互接近,他們都對幕府的統治不滿,特別是政治和軍事力量比較大的一些大名和武士由原先封建統治的支柱變成反對幕府的一支主要力量。
除了內憂,還有外患。長期以來,統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鎖國的政府。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打開亞洲許多國家的大門,中國首當其沖地遭到資本主義的侵略。同學們想一想,1840年,中國發生了什么大事?(同學回答:鴉片戰爭)不久,西方列強也來敲日本的大門。1853年,美國海軍艦隊闖入日本浦賀港,第二年,它第一個強迫幕府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親善條約》。在這以后,俄、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依仗著軍艦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為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苦難深重的日本人民對幕府的統治更加不滿。
1867年,倒幕派加緊在宮廷活動,聯絡一些權貴,爭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獲得討幕密詔。烏羽、伏見戰役的勝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礎。倒幕軍乘勝追擊,5月,大軍進逼江戶,德川慶喜被迫投降。這樣,日本最后一個封建幕府政權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到東京,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諸方面的改革。
幕府統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措施。明治維新內容如下: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取消大名對各藩的統治權,打破了國內封建割據的局面,加強了國家的統一。經濟方面,廢除土地買賣禁令,承認土地私有權和買賣自由,實為保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還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積極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提倡“文明開化”,努力向西方學習,發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維新的領導權掌握在地主資產階級的代表武士集團手中,作為幕府統治的支柱,他們同封建勢力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統治,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地主資產階級專政。同時,由于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時間較晚,其生產力發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資產階級特別狂熱地運用對外侵略、掠奪和殺戮的血腥手段,來補充本國財政資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