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教學設計示例(精選2篇)
第五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教學設計示例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歐洲三條戰線。馬恩河會戰、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俄國革命和退出大戰。美國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能力。
2.從戰爭引起各國人民的革命,各國人民革命又加速戰爭結束的過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相互爭奪,瘋狂擴軍備戰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帝國主義是世界大戰的根源。
2.戰爭給壟斷資本家帶來巨額利潤,但給交戰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給世界造成巨大損失。這場世界大戰是一場罪惡的戰爭。
3.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發,把交戰國人民的革命運動推向高潮,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體味戰爭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劊子手,激起人們珍視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操。
二、學法引導
1.理解一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大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戰爭的性質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2.關于幾次重大戰役,要認識這幾次戰役都對德國不利。
3.“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這是一條歷史的規律,學習時要認真思考。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薩拉熱窩事件和西線三大戰役。
難點:大戰的性質和戰爭與革命之間的辯證關系。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疑、思、講、讀教學法。
五、教具學具的準備
電腦一臺、電腦軟件、,投影儀、投影片、課本插圖。
六、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對本課的基礎知識獲得初步感知。
經過整理知識階段,使學生對一戰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概念。
培養學生表達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提問)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是怎樣形成的?
兩大軍事集團為了爭奪耢權和殖民地都在準備打仗,進行瘋狂的擴軍備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已是不可避免的。
講授新課
第5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板書)
指導學生結合問題閱讀課本大字部分。
(提問)(1)這次大戰的導火線是什么?
(2)大戰的起止時間?主要有哪幾條戰線?發生過哪些重大戰役?
(3)大戰是怎樣結束的?
(4)為什么說這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5)大戰的后果怎樣?
結合閱讀題閱讀本課大字部分,思考、議論問題。
(師生共同整理知識。)
一、大戰的導火線及爆發(板書)
1、教師簡單介紹大戰的原因
(1)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害世界的日趨激烈。
(2)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形成和瘋狂擴軍備戰的結果。(然后指出)直接影響大戰爆發的地區是巴爾干半島,它成為一觸即發的火藥桶。
1.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板書)
(1)巴爾干半島危機
(置疑)為什么巴爾干半島會成為帝國主義爭奪的肥肉和大戰的火藥桶呢?
(電腦演示)“一戰前的巴爾干半島形勢圖”
觀察圖,了解半島的局勢,記憶各國的位置。誘發疑問、激發學生興趣進行導學。形象、直觀,激發情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簡介半島的狀況并指出,各帝國主義對這塊肥肉都垂涎三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僅僅是找個借口而已。
(投影問題2)
(2)斐迪南夫婦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婦”畫像及斐迪南簡介。
指定一名同學復述事件的經過。
說明斐迪南訪問的挑釁性。
2.大戰的爆發(板書)
交戰一方是同盟國的德、奧匈;另一方是協約國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風使舵,參加了協約國一方。
二、大戰的進程(板書)
1、歐洲的三條戰線
西線
東線
南線
(投影問題3)
(電腦演示“一戰中的西線形勢圖”和“一戰中的東線形勢圖”。
(學生了解每條戰線的地理位置及每條戰線上交戰雙方的國家名稱。師生共同總結。)
通過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2)電腦顯示“三條戰線簡表”
(戰線、地理位置、交戰雙方。)
表格形式便于掌握。
2,大戰中的幾個重大戰役(板書)
(1)馬恩河會戰
電腦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形勢圖”
指定一名學生到前面指圖復述戰役概況。
指導學生看課本插圖
觀察圖,認識戰役的重要性。閱讀37頁雙方軍隊利用戰壕進行對峙圖。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1914年—1915年東線戰況。
(電腦顯示一戰中東線形勢圖)
(指圖簡介)1915年歐洲戰場重點在東線,雙方互有勝負,處于對峙狀態,德軍未達成使俄軍投降的目的,德國的計劃再一次落空。
(2)凡爾登戰役
電腦顯示“一戰中的西線形勢圖”。
介紹凡爾登要塞的戰略位置重要性。
然后指導學生閱讀戰況及插圖。
(使學生快速閱讀課本第38頁小字第三段及本頁插圖“戴防毒面具的機槍手”。激情導學,制造氣氛。使學生認識戰爭的殘酷性,激發對帝國主義的憎恨之情。)
德國的打算又宣告破產。凡爾登戰役是一戰的轉折點,此后的形勢對德國更加不利。
(3)索姆河戰役
電腦顯示“一戰中的西線形勢圖”。
這是英法聯軍為牽制德軍而發動的一次戰役。戰役中英國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觀察課本第28頁“索姆河戰役的戰壕”、第39頁“英軍坦克”。培養學生的聯想及識圖能力。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插圖。
小結。經過幾次戰役后,雙方不但消耗巨大,而且傷亡人數眾多,德國的實力已消耗殆盡,失敗已成定局。
三、1917年的幾件大事(板書)
(使學生快速閱讀課本第39頁小字第二段。了解大戰帶給各國人民的災難及各國的危機,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小字部分。
快速閱讀課本第39頁小字第二段。了解大戰帶給各國人民的災難及各國的危機,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戰爭給俄國帶來巨大災難,人民反抗情緒日益激烈,大大加速了俄國革命的爆發。
(1).俄國革命和俄國退出戰爭(板書)
提問:1917年俄國發生了哪兩件大事?
(學生分組討論)
提問:俄國革命對戰爭有什么影響?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
(2).美國參戰(板書)
打出漫畫
(讓學生議論圖的含義并發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認識美國參戰的目的。)
啟發認識美國中立的虛偽性。
在戰爭中美國以中立面目出現,向交戰雙方提供軍火,大發戰爭財。1917年美國看準了時機,宣布參戰,坐收漁翁之利。美國參戰對加速大戰的結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板書)
1,大戰的結束(板書)
1918年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宣告結束。
指導學生閱讀彩圖。
(讓學生觀察彩圖歷“福煦車廂”研討回答。)
2.大戰的性質(板書)
(投影問題5)
啟發學生從參戰國的性質、目的等分析。
(歸納)大戰是帝國主義矛盾發展的產物。是帝國主義爭奪霸權的結果。因此,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3.大戰的后果(板書)
(1)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插圖。
看插圖“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飛機遠程大炮’”
(思考回答)進一步鞭撻帝國主義的罪惡,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能力。新式武器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的傷亡和破壞,給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
(置疑)一戰是什么性質的戰爭?哪些事件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總結: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發動的一場非正義戰爭,它給交戰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戰爭以同盟國一方的失敗宣告結束。
這節課到這兒就都講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總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視和平、熱愛和平。最后,讓我們在《友誼地久天長》歌聲中結束本節課。
七、板書設計 略
第五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教學設計示例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歐洲三條戰線。馬恩河會戰、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俄國革命和退出大戰。美國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能力。
2.從戰爭引起各國人民的革命,各國人民革命又加速戰爭結束的過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相互爭奪,瘋狂擴軍備戰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帝國主義是世界大戰的根源。
2.戰爭給壟斷資本家帶來巨額利潤,但給交戰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給世界造成巨大損失。這場世界大戰是一場罪惡的戰爭。
3.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發,把交戰國人民的革命運動推向高潮,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體味戰爭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劊子手,激起人們珍視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操。
二、學法引導
1.理解一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大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戰爭的性質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2.關于幾次重大戰役,要認識這幾次戰役都對德國不利。
3.“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這是一條歷史的規律,學習時要認真思考。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薩拉熱窩事件和西線三大戰役。
難點:大戰的性質和戰爭與革命之間的辯證關系。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疑、思、講、讀教學法。
五、教具學具的準備
電腦一臺、電腦軟件、,投影儀、投影片、課本插圖。
六、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對本課的基礎知識獲得初步感知。
經過整理知識階段,使學生對一戰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概念。
培養學生表達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提問)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是怎樣形成的?
兩大軍事集團為了爭奪耢權和殖民地都在準備打仗,進行瘋狂的擴軍備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已是不可避免的。
講授新課
第5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板書)
指導學生結合問題閱讀課本大字部分。
(提問)(1)這次大戰的導火線是什么?
(2)大戰的起止時間?主要有哪幾條戰線?發生過哪些重大戰役?
(3)大戰是怎樣結束的?
(4)為什么說這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5)大戰的后果怎樣?
結合閱讀題閱讀本課大字部分,思考、議論問題。
(師生共同整理知識。)
一、大戰的導火線及爆發(板書)
1、教師簡單介紹大戰的原因
(1)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害世界的日趨激烈。
(2)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形成和瘋狂擴軍備戰的結果。(然后指出)直接影響大戰爆發的地區是巴爾干半島,它成為一觸即發的火藥桶。
1.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板書)
(1)巴爾干半島危機
(置疑)為什么巴爾干半島會成為帝國主義爭奪的肥肉和大戰的火藥桶呢?
(電腦演示)“一戰前的巴爾干半島形勢圖”
觀察圖,了解半島的局勢,記憶各國的位置。誘發疑問、激發學生興趣進行導學。形象、直觀,激發情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簡介半島的狀況并指出,各帝國主義對這塊肥肉都垂涎三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僅僅是找個借口而已。
(投影問題2)
(2)斐迪南夫婦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婦”畫像及斐迪南簡介。
指定一名同學復述事件的經過。
說明斐迪南訪問的挑釁性。
2.大戰的爆發(板書)
交戰一方是同盟國的德、奧匈;另一方是協約國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風使舵,參加了協約國一方。
二、大戰的進程(板書)
1、歐洲的三條戰線
西線
東線
南線
(投影問題3)
(電腦演示“一戰中的西線形勢圖”和“一戰中的東線形勢圖”。
(學生了解每條戰線的地理位置及每條戰線上交戰雙方的國家名稱。師生共同總結。)
通過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2)電腦顯示“三條戰線簡表”
(戰線、地理位置、交戰雙方。)
表格形式便于掌握。
2,大戰中的幾個重大戰役(板書)
(1)馬恩河會戰
電腦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形勢圖”
指定一名學生到前面指圖復述戰役概況。
指導學生看課本插圖
觀察圖,認識戰役的重要性。閱讀37頁雙方軍隊利用戰壕進行對峙圖。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1914年—1915年東線戰況。
(電腦顯示一戰中東線形勢圖)
(指圖簡介)1915年歐洲戰場重點在東線,雙方互有勝負,處于對峙狀態,德軍未達成使俄軍投降的目的,德國的計劃再一次落空。
(2)凡爾登戰役
電腦顯示“一戰中的西線形勢圖”。
介紹凡爾登要塞的戰略位置重要性。
然后指導學生閱讀戰況及插圖。
(使學生快速閱讀課本第38頁小字第三段及本頁插圖“戴防毒面具的機槍手”。激情導學,制造氣氛。使學生認識戰爭的殘酷性,激發對帝國主義的憎恨之情。)
德國的打算又宣告破產。凡爾登戰役是一戰的轉折點,此后的形勢對德國更加不利。
(3)索姆河戰役
電腦顯示“一戰中的西線形勢圖”。
這是英法聯軍為牽制德軍而發動的一次戰役。戰役中英國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觀察課本第28頁“索姆河戰役的戰壕”、第39頁“英軍坦克”。培養學生的聯想及識圖能力。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插圖。
小結。經過幾次戰役后,雙方不但消耗巨大,而且傷亡人數眾多,德國的實力已消耗殆盡,失敗已成定局。
三、1917年的幾件大事(板書)
(使學生快速閱讀課本第39頁小字第二段。了解大戰帶給各國人民的災難及各國的危機,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小字部分。
快速閱讀課本第39頁小字第二段。了解大戰帶給各國人民的災難及各國的危機,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戰爭給俄國帶來巨大災難,人民反抗情緒日益激烈,大大加速了俄國革命的爆發。
(1).俄國革命和俄國退出戰爭(板書)
提問:1917年俄國發生了哪兩件大事?
(學生分組討論)
提問:俄國革命對戰爭有什么影響?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
(2).美國參戰(板書)
打出漫畫
(讓學生議論圖的含義并發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認識美國參戰的目的。)
啟發認識美國中立的虛偽性。
在戰爭中美國以中立面目出現,向交戰雙方提供軍火,大發戰爭財。1917年美國看準了時機,宣布參戰,坐收漁翁之利。美國參戰對加速大戰的結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板書)
1,大戰的結束(板書)
1918年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宣告結束。
指導學生閱讀彩圖。
(讓學生觀察彩圖歷“福煦車廂”研討回答。)
2.大戰的性質(板書)
(投影問題5)
啟發學生從參戰國的性質、目的等分析。
(歸納)大戰是帝國主義矛盾發展的產物。是帝國主義爭奪霸權的結果。因此,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3.大戰的后果(板書)
(1)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插圖。
看插圖“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飛機遠程大炮’”
(思考回答)進一步鞭撻帝國主義的罪惡,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能力。新式武器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的傷亡和破壞,給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
(置疑)一戰是什么性質的戰爭?哪些事件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總結: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發動的一場非正義戰爭,它給交戰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戰爭以同盟國一方的失敗宣告結束。
這節課到這兒就都講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總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視和平、熱愛和平。最后,讓我們在《友誼地久天長》歌聲中結束本節課。
七、板書設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