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特性
(投影:活動2:探究決定聲音高低的因素)
同學們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張硬卡片分別撥木梳的粗齒和細齒,你聽到卡片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撥動細齒聽到的聲音比撥動粗齒聽到的聲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聽到的聲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認為聲音的高低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設置問題,引起猜想。
教者演示發聲齒輪實驗,檢驗猜想。使電動機的轉速逐漸增大,注意塑料片發出聲音高低的變化。啟動電動機,使齒輪敲打塑料片,可聽到塑料片的“軋軋”聲;隨著轉速逐漸增大,塑料片發出的聲音就會變高;當轉速達到一定程度時,塑料片還會尖叫起來。齒輪轉速越快,塑料片振動越快,塑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結論:齒輪轉速越快,塑料片振動越快,塑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投影:音調部分信息快遞內容)
(投影:聲源振動的頻率_________,聲音的音調高;聲源振動的頻率_________,聲音的音調低。聲音音調的高低決定與聲源振動的頻率,)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語中聲音的“高”“低”有時指音調,有時指響度,含義不是唯一的。
(投影:例如,合唱時有人說“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調;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卻是聲音的響度。物理學中的用語要求清楚準確,含義惟一,不能產生歧義,所以在物理語言中,聲音的“高”“低”只用來描述音調,而用聲音的“大”“小”來描述響度。)
練習:一個男低音放聲歌唱,一位女高音輕聲伴唱,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3.音色
(投影:活動3:辨別聲音)
(聽一聽)、(辨一辨)播放用幾種不同的樂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什么區別?“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憑聽覺辨出聲音是哪個樂器發出來的?
(游戲)“聞其聲,知其人”,找幾位學生讀一段文字,其他人閉上眼睛,能否說出讀書人的名字?“正因為各各位同學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們才可以區別出他們。”
(投影:聲音的另一特性──音色)
閱讀課本p35“不同樂器發聲的波形圖”。投影:不同樂器發聲的波形圖。
閱讀課本p35“生活、物理、社會”,看編鐘圖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小節
四、課堂練習
1.聽力題:
2.填空題:
①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要大點聲,自習課研究問題時要小點聲,指的是( )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②我市溪橋鎮素有“小提琴之鄉”的美譽。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線非常講究,如弦線有羊腸線、尼龍線、鋼線等,不同的弦線做出的弦在發音時( )不同。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③一個人從兒童到青年有一段變聲期,經過邊聲期,發出聲音的( )變低了。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五、課后作業
1.課本36頁1、3
2.上網查閱,完成課本36頁4
3.找四個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裝不同高度的水,如圖所示:當用金屬湯勺敲擊玻璃杯時,聽到的聲音有高有低,試試看,并將音調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