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特性
授課日期 月 日 總節數 課題 三.聲音的特性課型課時知識目標: 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 技能目標:了解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 過程目標: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學習物理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現實世界物質的發聲是豐富多采的 學習方式: 探究式: 重 點: 聲音的三個特性 教 法: :探究式 難 點: 音調,響度和音色三者關系 教 具: 鋼尺,音叉 環節教 師 行 為學 生 行 為時間導入 新課 講 授 新 課1.復習
(1)人怎樣才能聽到聲音?
(2)聽自己的講話聲與錄音一樣嗎?
1.整體感知
聲音有三個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
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決定于聲源振動頻率。人能聽到聲音的頻率為20 hz~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聲音叫超聲波,低于20 hz的聲音叫次聲波。
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主要決定于聲源振動幅度。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教學互動
互動1:區別聲音的高低。
明確 通過比較男女生聲音、鼓聲與鑼聲、撥動吉他六根弦的聲音等活動,體驗聲音有高有低,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音調。一般情況下男生音調低于女生。前面錄音中蚊子叫聲的音調就高于牛叫聲的音調。
互動2:觀察音調高低與發聲體振動頻率的關系。
明確 觀察發音齒輪、鋼尺發音實驗,歸納出音調與發聲體振動頻率的關系:發聲體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互動3:你知道無污染驅蚊器嗎?
明確 通過閱讀討論,掌握什么是超聲波,什么是次聲波,了解超聲波與次聲波的應用。無污染驅蚊器能發出人耳聽不的高頻聲音,但能把蚊子趕跑。這里可以讓學生列舉出他們所知道的事例。
互動4:觀察音調不同聲音的波形。
明確 不同頻率的音叉聲音的波形不同,頻率越大,波形越密.女生聲音波形比男生密一些,說明了女生聲音的音調比男聲高。
互動5:觀察響度與發聲體振動幅度的關系。
明確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觀察鼓面上小紙團振動情況:用力越大,聲音越響,紙團振得越高.說明了響度大小與發聲體振動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上面錄音中牛的聲音響度比蚊子大。
互動6:“聞其聲而知其人”,為什么?
明確 讓同學做聽聲音猜姓名的游戲,也可以聽不同樂器演奏同一首樂曲,體驗不同發聲體的音色。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聞其聲而知其人”就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辨別的。電子樂器能模仿許多樂器的聲音,就是因為它能發出與所模仿樂器聲音的音色差不多的聲音。
互動7:觀察音調相同、音色不同的聲音的波形。
明確 通過觀察音又、鋼琴、長笛的聲音波形歸納,主要振動頻率是相同的,但是小的附加振動不同,所以音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