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閱讀,我快樂---伊索寓言說課稿
我閱讀,我快樂---伊索寓言說課稿說課導入:
“世界是寓言 我們就是寓意”
美國詩人華倫說:“世界是寓言,我們就是寓意。”有興趣閱讀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們確實可以找到許多生活的答案。
“從前,有一個國王……”故事就開始了,小時候我們剛認識世界也常常從這一句開始。正是大人們給我們講解的那些寓言,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給了我們一個個充滿遐想的小世界。
錢鐘書先生說:“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讀的……”在《讀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筆評點伊索寓言中的幾個小故事,這也許是對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評價。不僅是關于動物的伊索寓言如此,還有許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讀的。
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分析:
《讀伊索寓言》是人民教育出版教浙江省實驗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名著解讀”中的自讀課文。
社會追求進步,文化需要傳承,而名著正是優秀文化的載體。《伊索寓言》是人類文學史上流傳下來的精華,而錢鐘書與眾不同的解讀,又成了我們閱讀過程中學習、賞鑒的范本。作為職業高中的學生,也許他們的閱讀范圍并不寬廣,也許他們的閱讀方法并不成熟,也許他們的閱讀并不具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只要我們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臺,尋找一個適合他們學習現狀的閱讀角度,我想,名著依然可以走進他們的心靈,以他們稚嫩的心,與作者、作品共生默契,從而思考人生的意義。
《讀伊索寓言》選自錢鐘書先生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在這篇文章中,錢鐘書借《伊索寓言》中的九個寓言故事聯類引申,洞燭世相,即通過伊索寓言與現代社會的人事比較,說明現代有些人狡猾的很,惡劣的很,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要防止碰壁上當。
文章語言相當含蓄甚至晦澀,并且具有辯證性,對職業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言,是一大難點。但是文中所引的寓言,卻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因此,可將寓言的解讀作為閱讀重點,在此過程中帶入難句的理解,兩者結合來完成教學重點;探討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達到能力目標: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研究探討能力。
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
通過課前分組預習,圈劃關鍵詞句,初步了解九則寓言的本義和錢鐘書的閱讀結果。以對比表格的形式,概括出兩者的區別。
以課堂分組交流活動入手,呈現學生對文本的初步理解,質疑解難,重點體會錢鐘書生花妙筆下對九則寓言的深刻、有趣的評價。
以“寡婦和母雞”和“徒勞的寒鴉”為重點進行探究性閱讀,讓學生在各抒己見中得出自己的全新閱讀。
以《伊索寓言》的選讀作為作業,結合專業,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和創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個性的閱讀活動。
教學設計的依據:
讀《伊索寓言》,呈現的是錢鐘書的閱讀結果,是一家之言,而不是定論。
受啟示的是閱讀的方法:真正的閱讀,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讀寓言,也是讀一種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4月2日,安徒生誕辰二百周年(時事鏈接)
童話和寓言,曾伴隨我們走過美好的童年。
向上,向善,這就是童話和寓言傳達給我們的積極的姿態。(我們眼中的閱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