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閱讀,我快樂---伊索寓言說課稿
1.從老婆子的角度:
寡婦并沒有做錯,只是方法欠佳而已,方法不對就不會有好結果。
那個死命喂母雞的寡婦有點像現在的父母!他們拼命地給我們這個那個,希望我們能下出金蛋,全然不顧我們是否需要,能否接受!愛有時成了一種壓力,父母的愛有時又何嘗不帶著“望子成龍”的功利!
2.從母雞的角度
這是一只笨雞!只知道自己得了便宜,而不知道付出,越養越肥,最后只能成為人的盤中餐,加快自己的死亡。
有錢人也未必都小氣,我們不能看片面,就像月亮缺時我們就斷定它不能圓一樣。比爾·蓋茨就是一例。
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實在也過分,其實只是大胖子更懂得精打細算的養生之道:既然能輕松得到自己想要的,何必再辛辛苦苦為別人去下蛋呢?——古來貪官大抵如此。
總結:
對同一則寓言,錢鐘書和我們為什么都能讀出自己的看法?
可見, 真正的閱讀,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應證名言: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閱讀,與閱讀者的學識、經歷和思考有關。
讀寓言,也是讀一種生活。文學中,處處有生活的影子。
附材料二:
學生閱讀作業二——flash作品:禽言獸語
禽言獸語
虎的轉變:說敢摸我的屁股?不想活了!什么?給錢?這還差不多!
蛤蟆的理想:等我『發』了以后,一定天天吃天鵝肉。
鼠的竊喜:我們過街,人人喊打?其實有幾個人真打?不過喊喊罷了。
龜的夢想:參加賽跑的兔子都驕傲。
鱷的抗議:都說我兇殘,那人們使用的鱷魚皮具是怎么來的?
蝸牛的遺囑:如今這年頭,有座自己的房子多難啊!不珍惜行嗎?
母雞的秘訣:光下蛋不行,還要會吆喝。
鸚鵡的委屈:不學人話沒有飯吃啊!
狼的惱怒:我和狽好招誰惹誰了?
獅的反思:如果我不當獸王,我還能干些什么?
附材料三:
學生閱讀作業三——flash作品:蟋蟀與螞蟻(改編之課文第二則寓言)
螞蟻和蟋蟀
秋天到了,樹葉落了,這世界一片清冷,空曠。殘存的一兩點灰綠在漫山遍野的枯黃中掙扎著。田野里,有一個孤零零的稻草人,它披著破草帽,拿著長竹竿,似乎想抵擋冬天的到來。
墻角,一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忙忙碌碌地搬運著過冬的食物。它們很忙,沒有時間說話,沒有時間娛樂。
突然,傳來一陣快樂的歌聲,原來是一只蟋蟀在墻頭朝著藍天放聲歌唱。
這歌聲跟暮秋的景色多不和諧啊!
一只好心的螞蟻停下來,對蟋蟀說:“嚴冬就要來了,你怎么還不去儲存過冬的糧食?”
蟋蟀說:“你沒看見我正在唱歌嗎?”
螞蟻苦笑了一下,說:“可是,你會被凍死的!”
蟋蟀撇撇嘴,沒有回答,又繼續唱歌了。
螞蟻搖搖頭,走開了,它走出了很遠很遠,依然還能聽到蟋蟀的歌聲。
當最后一片落葉被寒風卷去,冬天就到了。
老老少少的螞蟻們躲在洞穴里,聽著外面的風聲雪聲,吃著他們存儲的豐盛食物,幸福極了。
而蟋蟀卻蜷縮在墻角下已經死去多時了。
白雪毫不留情地將它覆蓋,像一張巨大的蒙尸布。
很多很多年過去了。在每一個秋天,我們都能看見一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在那里忙忙碌碌地搬運著過冬的食物。而此時,我們依然能聽到天堂里蟋蟀那快樂而美妙的歌聲。
這世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活在夢想中,一種活在現實中。而往往這兩種人合成一個你。
上一篇:讀《伊索寓言》基礎練習
下一篇:讀《伊索寓言》課堂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