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教案(含講義練習)
③“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 ④ 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作者借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之事勉學勸善,去不直說,而用兩個表層進的設問句表達。問中有答,以問代敘代議,用疑問句式,表示了完全肯定的語氣。鉆研技藝需要刻苦自勵,深造道德,則尤需要加倍地刻苦自勵了。這里在極強的邏輯推理中,取得了無可辯駁的說明力量。
⑤“惟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⑥ 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
作者在闡明王君用意時,也用了設問句,用推測性語氣,顯得委婉深沉,語重心長,而又切合于實情;因為作者只是從對方題匾、求記來加以體會的,如果用直截、肯定的語氣,難免失之粗率。
7、“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與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這里的設問句用“何如哉”三字作結非常妙,妙就妙在作者不把原意直接說破,而由讀者自己去體味,這就產生了意在言外、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五、請寫出幾句含有“勤學苦練方能成材”的道理的成語或名言警句以及舉幾個典型例子(古今中外均可):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4、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5、勤能補拙是良馴,一份辛苦一分才。 6、天道酬勤 7、微編三絕 事例: ⑴司馬遷:受腐刑后,仍頑強地活下去,更加勤奮地寫作,終于完成了輝煌的歷史、文學巨著《史記》。 ⑵ 范仲淹:年少時就死了父親,家里貧窮供不起他讀書,竟*著吃粥來充饑,刻苦攻讀十年,而成為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⑶吳敬梓: 家庭貧窮,饑寒交迫,*別人周濟維持生活,但他仍奮筆疾書,經過三年苦戰,終于完成了《儒林外史》這部33萬字的巨著。
⑷、曹雪芹:破產后,凄苦的生活沒有壓倒他,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終于寫出了“字字看來皆是血”的長篇巨著《紅樓夢》。
六、文中人物:王羲之: 時 家,字 逸少 。世稱: 王右軍 ,前人評論他的筆勢說“ ”,世人因此稱他為“ ”。有關他的成語是: :原形容書法筆力強勁,后來比喻見解、議論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