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教案(含講義練習)
12、汝心之固: 1、據說,王羲之曾在父母墓前自誓不再出仕,不為名利所牽,二、理解類: 不與庸吏同流,對此原委,文中只用“ ”一語概括。 2、辭官后, 他(王羲之)曾“ ”(4個字)于名山大川之間,遍游東方諸郡,并泛舟出海。 [這第一句話深刻揭示了王羲之傲俗超群性格氣質形成的根源,這也是他清心寡欲,學成書法的深厚的思想基礎 。] 類似于王羲之的人,歷史上還有其人,如 ,他就是“不愿為五斗米而折腰”,而成為一位著名的田園詩人,他又被稱為 , 時人,曾學過他的課文有 。 3、從結構上說,“ ”一語,為上文考證墨池遺址增加傍證,又為下文發表議論提供了依據,實起著 的作用 。 4、據載王羲之書法當初不如當時的書法家們,到了晚年才寫得特別精妙。文中說明這一歷史事實的句子是: 。 5、作者緊緊抓住“ ”這三字,作為本文立論的重要根據, 這就抓到了問題的根本, 自 然 地 作 出正確的論斷:“ ”,語氣委婉而又十分肯定,其實上文的“ ”(8個字)的感人事跡,也可作為此處 的證據。 6、在第三句中,作者僅用“ ”這一字引出下文,從 面指出后人書法不及王羲之的原因。 7、本節中作者主要是為了揭示出“ ”的全文主旨,表明“ ”(4個字)的寫作意圖,在極強的邏輯推理中,取得了無可辯駁的說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