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第四單元(古文)
齊讀全文。
指導背誦。
布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今義。
①齊師代我古義:今義:
②小大之獄古義:今義:
③犧牲玉帛古義:今義:
④可以一戰古義:今義:
2.翻譯句子。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3.背誦并默寫全文。
(七)板書設計
備戰 見 “何以戰” 取信于民
曹劌 鼓 “未可” “可矣”
論戰 作戰 馳 “未可” “可矣”
進攻時機:一鼓作氣
論戰 問 追擊時機:轍亂旗靡
【課后摘記】:在課堂上當堂背誦可矣減輕學生的負擔。
出師表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
了解《三國志》。
理解古漢語中判斷句的特點。
掌握“崩、弊、圣、妄、昭、允、漏、淑、茍、廬、斟、涕、諫、夙、駑、咎”等16個字。
能力訓練:
能辨析判斷句并學會翻譯。
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廣開言路、賞罰嚴明、親賢遠佞的必要性。
二、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正音、解字。
訛傳第一部分的文字梳理。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解題并介紹時代背景。
題意理解:表,古時臣下向帝王上書言事的奏章;師,軍隊;出師,軍隊出征。蜀漢建興五年,諸葛亮率軍征伐曹魏,臨出發前寫了此“表”給后主劉禪
介紹背景。
公元222年劉備伐吳,被吳國大將陸遜打敗,丟了荊州。公元223年劉備卒,兒子劉禪繼位。劉備在臨死時,急召亮于成都,把兒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囑以后事,謂亮口:“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竭股肽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從此后,諸葛亮主持政事,用了五年的時間做伐魏的準備。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跟吳國通好,免除了東顧之憂;二是加強內政建設,制定“漢科”,做到“科教嚴明,賞罰必信”,國有法度,社會風氣好轉,生產發展;三是乎定南方叛亂,公元225年,率軍南征,直到滇池,使夷漢關系得到改善。到了公元227年時,蜀漢的整個狀況已初步恢復過來,在戰略后方日益鞏固的情況下,諸葛亮準備完成“興復漢室,北定中原”的宏愿。因此決定出師伐魏,行前寫下了這篇表文,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表明伐魏的決心和臨行前的心情。
(三)教師范讀,結合注釋正音并理解生字詞。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崩殂 侍衛 陟罰臧否 忠諫 郭攸之 費 昭 以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