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第四單元(古文)
裨補缺漏 性 行 淑 均 行陣 傾頹 茍全 卑鄙 猥自
夙夜 庶竭駑鈍 斟酌 以彰其咎 咨諏 遺詔 臨表涕零
(四)閱讀討論第1段。
(1)出示幻燈,重點字詞理解:
1.崩殂:死亡
2.疲弊:人力物力疲憊困乏
3.秋:時期,時刻
4.誠:實在,的確
5.懈:松懈
6.殊遇:特別優厚的待遇
7.宜:應該
8.以光……:用來
9.遺德:遺留下的美德
10.妄自菲薄:過分地看輕自己
11.以塞…:以致
12.忠諫:忠臣進言規勸
(2)分析第一小節:這一段前兩句分析形勢。說明了不利條件,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國力“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秋”,也分析了有利條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土志身于外”說明內外團結,人心一致。后一句用“宜”“不宜”進一步強調“開張圣聽”的重要性。
(五)逐詞逐句翻譯第二小節:
(1)重點字、句翻譯:(出示幻燈)
陟罰臧否:
俱為一體
作*犯科
異同
平明之理
(2)分析第二小節:“賞罰分明”這條建議是提出“親賢臣,遠小人”的前提條件,這也是諸葛亮自己做人和治理軍事國務的一貫主張,并從正、反兩方面加以強調。
(六)分析第3—5小節。
(1)字詞理解:
1.是以:因此
2.以為:認為
3.悉:都
4.曉暢:精通
5.優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將士都能夠安排得當
6.親:親近
7.遠:疏遠
8.所以:…的原因
9.愿:希望
(七)總結1-5小節:
1.在l-5段中,諸葛亮提出了哪三條建議?
第1段中提出第一項建議:開張圣聽;第2段提出第二項建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第3、4、5段提出第三項建議:親賢臣,遠小人。三條建議中這一條最重要,能做到“親賢臣,遠小人”,就一定能“開張圣聽”,也一定指賞罰分明。因此,諸葛亮首先推薦文臣郭攸之、費和董允等人,凡宮中之事,勸告后主可以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后推薦武將向寵,凡是軍隊的事,都可以信賴他們。最后闡述親賢遠佞的重要性,把這一建議與國家的興衰聯系起來,以達到告誡的作用。
(八)齊讀l-5段。
(九)布置作業。
1.熟讀1-5段,逐句直譯。
2.參看注釋,預習6-9段,試譯文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重點、難點:
1.講讀6-9段,熟讀、理解課文。
2.把握特殊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課時的內容:
(1)翻譯下列句子
恢弘志士之氣
殊遇
引喻失義
④俱為一體
⑤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⑥愿陛下親之信之
⑦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涉罰臧否,不宜異同
⑩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二)講讀6-7段。
(l)齊讀第6、7小節,初步熟悉內容。
(2)解釋、理解重點字詞句:
1.布衣:古義,平民百姓;今義,用布做的衣服
2.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為;卑鄙,古義,地位低微,學識淺陋;今義,行為品質惡劣
3.茍全性命于亂世:茍全,保全;譯為“在亂世中保全性命”
4.聞達:聞,揚名;達,通達,做官
5.遂許:遂,就;許:答應
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軍事失利的時候接受委任,在危急艱難的時刻奉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