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第四單元(古文)
2.學生大聲自讀課文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順暢。
3.請幾位學生讀課文,每位讀一段, 隨時正音。
(4)疏通文意。
四人小組,對照注解疏通每一句大意。
重點掌握下列疑難字詞句:
以嚙人(連詞,如果)
可以已大風(止,治愈)
以王命聚之(用征集)
有蔣氏者(…..的人)
幾死者數矣(的情況)
貌若甚威者(好像)
若毒之乎(你)(痛恨)
復若賦(你的)
汪然出涕(眼淚)
君將哀而生之乎(你將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生,使……活下去)
向吾不為斯投,則久已病矣(這里是假使的意思 這里是困苦不堪)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盡 生產的東西 耗盡 收入的東西)
觸風雨,犯寒暑(頂著 冒著)
非死則徙爾(相當于“不是……就是……” “爾”同“耳”,罷了,表示陳述語氣)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是介賓短語中的一種,乎,介詞,同“于”,放在動詞謂語后面作補語,可譯為:到處叫喊哈喝,跑來闖去) 這句是互文
嘩然而駭者(然,助詞,表示“……的樣子” 者,代詞,可譯為“的情景”或“的氣勢”)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豈若,哪里像 是,這,指冒死的危險)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問句,譯為“又怎么敢怨恨這差事呢”)
苛政猛于虎也(譯為“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介賓短語用法之一,譯為現代漢語時,一般要把介賓短語提到動詞謂語之前作狀語)
吾嘗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把肉晾干)
歲賦其二(征收)
永之人爭奔走焉(代指這件事)
而鄉鄰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則熙熙而樂(快活的樣子)
以俟夫現人風者得焉(俟,等待 焉,之于,從這里)
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2.筆譯四、五兩段。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為背誦打下基礎。
分析1-3小節。
二、教學過程:
復習上課時的內容。
指導學生朗讀。
教師范讀。
分段、分組朗讀。
個別朗讀。
以“開火車”形式檢查朗讀的效果。
分析第一部分(第一小節)。
翻譯全段。
教師提問:
“異蛇”的“異”表現在哪里?
(狀貌之異、毒性之異、藥用之異)
“永之人”面對異蛇為何“爭奔走焉”
(“爭”的原因是可以“當其租人”。從“無御之者”和“當其租人”來看,這就暗示了租稅之害甚于毒蛇。)
總結第一部分的大意:
(簡要敘述了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的醫療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人爭相捕蛇的緣由。)
分析第二部分(2-4)
分析第二小節:
朗讀,并翻譯。
提問:先說蔣氏“專其利三世矣”,看來令人羨慕,你是怎么看這個“利”的?
(“利”是指以捕蛇抵擋賦稅,這個“利”是用三個“死”換來的,“利”的背后,隱含著無限的辛酸和痛苦,充分說明捕蛇給蔣氏三代帶來的深重災難。原來這個“利”是用生命換來的,可悲可嘆。)
總結本節大意:概寫蔣氏三世捕蛇的遭遇。
分析第三小節:
朗讀,并翻譯。
提問:“我”“悲之”提出了什么建議?(更若役、復若賦)
(五)布置作業:1.背誦第四、五段。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口譯四、五自然段。
重點分析課文第h部分的內容,把握文章主題。
分析文章運用對比、反襯的寫法和篇末點題、突出主題的寫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