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第四單元(古文)
7.有:通“又”
8.以大事:以,把
9.以傷先帝之明:以 以致;明,明見
10.兵甲:武器裝備
11.深入不毛:毛,草木
12.職分:職責和本分
(3)歸納6、7段內容:追述自身經歷,表白“報先帝”。“忠陛下”的忠貞和“北定中原”、“恢復漢室”的決心。
兩段又可分為兩層:第6段追敘先帝知遇之恩。表示自己“卑鄙”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顯出先帝求賢之切;具體表現感激先帝的句子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也是先帝親賢的結果。第7段表達了對。蜀漢的忠誠和復興漢室的決心。這里既有深切的表白“報先帝”、“忠陛下”,又有“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三)梳理、分析8、9段
(1)字詞理解:
1.以:把
2.討賊興復之效:效,事或任務,名詞 不效:效,奏效或完成,動詞
3.慢:怠慢,疏忽
4.咨諏:咨,詢問;諏:詢問
5.雅:正確的
6.不勝:不盡。勝,盡
7.涕零:流淚。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零,流落
(2)分析總結:這一部分是全文的總括,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點誠摯的希望:一愿“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與第七段“獎率三軍,北定中原”相照應。二愿:“興德之言”雨第七段第7段“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和第3段“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相照應。三愿:“亦宜自謀”“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和第三、四段兩個“悉以咨之”及第一段的“開張圣聽”相照應。
(四)歸納小結。
全文共9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l-5段,主要是分析形勢,提出建議;第二部分是6-7段,主要敘說自己的生平和抱負;第三部分是8-9段,總括全文。在第一部分提出了三點建議:開張圣聽、獎罰分明、親賢遠佞。其中以“親賢臣,遠小人”為全文的中心,重在分析事理,竭力舉薦賢人。第二部分表達了他“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第三部分的“三愿”,可謂至誠之極。
(五)布置作業。
(l)完成文后練習一、三題。
(2)熟讀背誦后四段。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地背誦課文6—9段。
能把握特殊句式的特點并翻譯。
分析課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理解多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的寫法。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解釋、翻譯下列詞、句。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妄自菲薄
作*犯科
稗補闕漏
淑均
痛恨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驅馳
庶竭騖鈍
10.以彰其咎
(二)討論分析諸葛亮的形象。
1.通過全文的學習,我們對諸葛亮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都有了一個初步印象,誰能作出評價?
他對蜀漢是忠誠的,對國事是盡職的。從中也可看出,歷史上的諸葛亮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極有政治遠見,能從復雜的形勢分析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從文中能看出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廣開言路,賞罰分明,主張任人惟賢的思想路線,他為完成“北定中原”、“光復漢室”的重任竭盡全力,盡心盡職。同時,“以恩報恩”的思想觀念很深,為報答先主對他有“三顧草廬之恩”、“白帝托孤之重”,他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對后主、對蜀漢忠誠不二。今天我們來看諸葛亮的“忠”,應該有新的理解,對工作盡心盡職是值得肯定的,但“忠君”思想應有拓展,為全人類,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才是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