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教案5
6. 討論課文段落:
小說以時間為序,以我回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全文可按 “漸近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離開故鄉(xiāng)”三個方面分為三個部分。 一(開頭到“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我”漸近故鄉(xiāng)時見到的一片破敗 蕭索的景象及當時的感觸,交代了時間、地點、回家原因及心情; 二(從“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經一掃而光了”):“我”在故鄉(xiāng)期間的見聞和感受,著重刻畫了閏土、楊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農村破產、農民生活貧困的社會根源,是小說的主干部分。 第一層(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寫“我”到家時的情況。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天真無畏、深厚友誼;對楊二嫂的比照——小市民習性更厲害 第二層(到“他就領了水生回去了”)寫“我”和中年閏土見面的情況。(全文重點)閏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變化(社會根源) 第三層(到“已經一掃而空了”) 寫“我”告別閏土與故鄉(xiāng)。 三(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結束):“我”離開故鄉(xiāng)時種種感觸和矛盾心情,抒發(fā)了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極大的憤懣,表現(xiàn)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心。7.完成表格:
少年閏土中年閏土外貌 動作語態(tài) 對“我”的態(tài)度 對生活的態(tài)度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對話描寫、外貌描寫的作用。
2.理解課文通過人物形象的對比來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小說的線索和情節(jié),對課文已比較熟悉,現(xiàn)在我們來討論閏土的形象塑造。
2.分析閏土人物形象:
(朗讀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故鄉(xiāng)》寫閏土著重的是前后對照的方法。作品從哪幾方面進行對照?通過對照突出了什么?
明確:
(1)外貌對照:
少年閏土:'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淳樸天真、可親可愛;
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受盡生活折磨,命運悲慘(經濟生活的艱難和精神負擔的沉重)。
(2)動作、對話對照:
少年閏土:雪地捕鳥,月夜刺碴,'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聰明勇敢、活潑開朗;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說不完。
中年閏土:說話前的神態(tài)是'歡喜--凄涼--恭敬';他說了七句話,前六句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最后一句還是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話訴說自己的苦狀;說話后的神態(tài)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遲疑麻木、痛苦難言。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迅哥兒”改稱“老爺”,寫出閏土不僅為饑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級觀念思想的束縛。“厚障壁”就是所謂“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