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教案5
(3)閏土對'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后對照:
對我:
少年閏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檎嬉馇,親密無間;
中年閏土: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被封建禮教牢牢束縛。
對生活:
少年閏土:捕鳥、看瓜、刺碴、拾貝、觀潮……——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中年閏土: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 將希望寄托于神靈。
(4)小結:
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把一個活潑的少年折磨成凄慘的苦人兒。
魯迅在這個人物的前后對比中,不僅從經濟上、政治上刻畫了閏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從精神上揭示了閏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識給他加上精神枷鎖,尊卑觀念愚弄淳樸的農民。見“我”時,強自按熄霎時間閃現出來的真摯友誼的火光;見面時一系列精神變化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尊卑觀念給閏土心靈深處留下的創傷。對香爐和燭臺細節的描寫,進一步揭示內心世界,他虔誠地渴望神靈的賜福,擺脫貧困與苦難,這樣描寫,可清楚地看到:閏土對苦難根源有直覺,但不理解;希望改變現狀,卻又無可奈何;他憧憬未來,卻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鮮明的對比中,揭示了閏土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閏土們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是舊中國貧苦農民的典型。
3.楊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對話、動作描寫):
(朗讀39自然段—52自然段)
小說對楊二嫂的描寫,先聞其聲,再見其人。
外貌描寫——'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對話描寫——
動作描寫——
——她的說話和動作表現了她尖嘴利舌,貪小潑辣的小市民習性和日趨貧困的生活。
楊二嫂是當時社會既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兩個意義: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來襯托閏土的純樸善良;二是用她的變化來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從另一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的破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弊病。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課文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
二.教學過程:
1.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兩節課,我們認識了幾種描寫對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閏土這一人物形象。這節課,我們來分析小說中的'我'的人物形象,探討小說豐富的語言內涵,從而理解作品表現的主題。
2. 講讀第三段,離開故鄉:
這一段主要寫'我'離別故鄉時的悵惘情緒和對未來的希望。
(學生讀第78-8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