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中考語文作文輔導復習3
這里表述手的動作一共用了13個動詞,其準確程度、生動程度幾乎達到了無可更改的地步。一個“攤”字把劊子手索款的架勢活現了出來;而“搶”“扯”“裹”“塞”,既準確生動地表現了手所觸到的四個不同對象,又貼切地反映出動作的急迫利索。對于洋錢,只一個“抓”,就可看出訛詐式的攫取。
為了使所用動詞準確貼切傳神,在選用同義詞時,需要根據表達對象的要求,嚴格區分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
一篇《折斷的翅膀》的滿分作文,開篇用了形象描寫的方法,也令人刮目相看。
“藍天。白云。蒼鷹展翅飛翔于藍天白云之間。我們驚嘆于蒼鷹那和諧自在的飛翔時,是否想到了它那雙強有力的翅膀?沒有翅膀,蒼鷹恐怕是永遠飛不起來的。
人,是智慧的人。他的心靈長著一對翅膀,憑著那對翅膀,穿梭在茫茫人海中,不至于迷茫,不至于失望,也不至于眾叛親離,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尋找生命的真諦。那雙翅膀便是誠信,擁有它,你就擁有超然達觀的人生;擁有它,你就不會在物欲橫流的物質世界中迷失自己;擁有它,你就不會在色彩繽紛的社會中失去方向。
我沒有見過斷翅的烏兒在天空中飛翔。
我也不相信失去誠信的人能夠輝煌燦爛。”
(四)巧用句式
現代漢語有多種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動句、被動句,有倒裝句,還有文言句式,寫作時要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句式,這樣可以使語言準確、凝練,增強表達效果,而使語言有文采。如: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魯迅《狂人日記》)“未必不會吃我”同“大概也會吃我”意思相同,但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準確地反映出“狂人”當時對情況進行估量的那種微妙的心理變化。
1.倒裝句
如:“那位宰相舍棄了自己面子上的威嚴,以寬仁禮讓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氣概,化干戈為玉帛,止爭斗于未起。如果沒有超出常人的高風亮節,怎會作出如此的舍棄?”(張彥金《學會舍棄》)
上段文字中的“止爭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狀語后置,用在這里使語句整齊,節奏感強。
2.整散結合。
現代中學生寫文章,當然要以散句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難免單調、散漫,表現不出文采。整句莊重有力,勻稱諧調。如:
歷史是一段長長的有始無終的距離,它貫穿著人類的血脈,沉淀著先人用生命寫給后人的啟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蕩滌了風波亭上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歷史的書頁中,化作了民族的魂,隨著日月的更替,讓人們深味著其中的永恒。(張彥金《距離產生美》)
上面這段文字整散結合,參差錯落,既有流暢的旋律,又有鏗鏘的節奏。
3.假設句
假設句式的使用是議論文中的常見形式,往往事情在一個方面論述受到限制時,用“假如……”“如果……”從另一方面展開,將會使論述更深一個層次。有人把這種思考方式叫“退位思考”或“換位思考”。打個比喻,這就像拳擊,直直地把拳打出去沒有力量,倘若把拳抽回來,再猛地擊出去,這才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