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中考語文作文輔導復習3
3.縱橫交叉式。以時間為經、地點為緯組織材料,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就是如此。它整體上是按時間先后順序組織材料的,可視為“縱式”,而局部又寫了在同一時間里發生在不同地點的兩件事,這又可視為“橫式”。
二)情節。
“文似看山不喜平”,記敘文的情節安排最忌這個“平”字,而許多同學在作文時卻常犯“平”這個毛病——敘事如記豆腐帳目,記人千篇一律,毫無個性,情節簡單淺陋,不見波折。讀這樣的文章,如置身于一馬平川,無浪平湖,一覽無余,索然寡味。原因就在于他們不懂得怎樣構思、怎樣安排情節才能使人產生一種審美的愉悅。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構思技巧。
1.一波三折法。有些文章看了開頭就知道它的結尾,讀者就會提不起興致。要避免這一毛病,就得在文章中增加一點波折,使情節回旋推進,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有一篇文章記述的是老師發試卷時的情景。開始,“我”緊張地等待發試卷,拿到試卷后,看到的是低分。至此,一般的處理會是寫“我”心灰意懶,回到家里又被父母罵了一通。這樣寫,一點波折也沒有,讀來就索然寡味了。本文的小作者沒有這么處理,而是接連設計兩個“波折”:先是發現“低分”,在全班竟還名列前茅,原來“低分”不低!可是,當“我”竊竊自喜時,又突然發現一道占分很高的試題不全對,老師卻評判得滿分。如果減去多給的分,“我”的成績又是下游了,而分數將關系到能否有資格當選為三好學生,關系到能否得到家長早就承諾的“重獎”,于是“我”陷入了劇烈的思想斗爭中。情節的發展波瀾迭起、出人意料,這就不斷給人以新鮮感、新奇感,從而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
2.設置懸念法。在文章開頭或中間提出問題,提出矛盾,或設置疑團,以引起讀者的關注,并吸引其急切地閱讀下文,以求弄清個中原委。前文所講的“縱式”結構中的“大倒敘”和“小倒敘”,都屬于這種構思方法。例如《女攤主》一文,一開始,小作者就在讀者面前推出了一個緊張的場面:“我”被一青年婦女追趕,在大街上沒命奔竄。為什么被追?追的結果如何?兩個疑團,一下子扣住了讀者的心弦,一直到文章的結尾處,兩個疑團才被解開,這樣,文章就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3.巧設誤會法。這種方法是讓作品中的人物一方對另一方造成誤會或雙方互相誤會,從而引起矛盾,造成故事情節的發生與發展,使人物情感的波瀾層層遞進,多姿多彩。如《修車》一文,它的情節是這樣的:“我”家門前來了個修車的,年齡和“我”差不多大。“我”一方面讓他修車,另一方面又為他年紀輕輕不讀書卻擺攤修車而看不起他,揶揄他。當他說“難修”時,“我”更以為他是賣關子敲竹杠,對他既是冷笑,又是嘲弄。車修完了,他卻沒要“我” 的錢,原來他和“我”同在一個學校讀書,是利用星期天義務為群眾服務的。明白了真相后,“我”十分尷尬。本文是典型的運用“誤會法”設計情節的記敘文。此類文章,作者往往開始設計了誤會,然后故意領著讀音在誤會的“歧途”上越走越遠,最后真相大白,被誤者“迷途知返”,感慨頓生。誤會法運用得好,不但能在大開大闔的情節中使人物性格鮮明地凸現出來,而且能使文章在情節結構上跌宕多姿、魅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