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第三回合是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節課我們重點探討了前兩個情節的內容,欣賞了墨子巧妙的語言藝術。在這兩場智斗過程中,墨子令公輸盤“服”,令楚王稱‘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請同學們課后繼續閱讀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樣的方式徹底“打敗”了楚國君臣,取得了這場斗爭的全面勝利。
四、拓展延伸
1、談談你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機智多謀、無所畏懼、鎮定自若
公輸:頑固、陰險、狡詐。在民間傳說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為楚國制造云梯攻打宋國,爭取楚王寵信,又要標榜自己有“正義感”。
楚王:虛榮、愚蠢、陰險、狡詐。
2.欣賞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記言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均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2)一波三折,懸念迭生。(3)運用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本文是表現墨子怎樣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對楚國的準備情況和墨子赴楚的詳細經過都是略寫,否則不僅會使行文顯得雍腫,而且容易沖淡主題。)
3、學習課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給予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4、課堂小結。
《公輸》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與楚王陰險、狡詐,從而說明了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野心。文章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形象鮮明,說理充分,語言生動,是《墨子》的代表作。
四、布置作業:課外閱讀收錄在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