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
學習目標:
1、 體會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2、 學習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細致準確地描寫一雙手,從而表現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學習重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征表現人物方法
教具使用:黑板,直尺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世間有許多雙手。手是勤勞的,在田野中若隱若現的農民,每天都用著一雙手在田地里勞動,不怕吃苦為人們做貢獻,農民的手是一雙默默奉獻的手;手是靈巧的,藝術家能制作出完美無瑕的工藝品,為我們的生活添加一道道彩色的光芒。今天,我們也來看一雙手,同學們知道是誰的手嗎?(林業工人張迎善的手)(板書:張迎善)
二、整體感知:
1、在學習本單元《綠》這篇課文時,我們學會了用一些圈點符號賞析課文,還記得有哪些符號嗎?(書:p.216)
2、老師范讀課文,請學生用“﹋﹋”劃出描寫張迎善手的語句,并根據找出的語句,用一個詞語填寫“張迎善有一雙 的手”這句話。(板書)
3、組織學生討論(側重如何多角度地寫這 雙手:感官,修辭,列數字)
(1)那簡直是半截老松木。(比喻,視覺)
(2)皮膚呈木色,紋絡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視覺)
(3)掌面鼓皮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觸覺)
(4)手指特別粗大肥圓,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節老甘蔗。(比喻,視覺)
(5)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裂紋,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視覺)
(6)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真是我今生今世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列數字,夸張)
(7)我的手火燎燎地痛著,看看,紅了。他的手仍呈木色。(觸覺,視覺)
4、手的特征:大、粗、硬、老、干、厚、色深……
5、剛才同學們已經感受到張迎善同志的手很大,請同學們用直尺量自己的手,并記錄下尺寸,和張迎善的手比比看。思考:為什么他的手會這么大? (讓學生體味手與勞動的關系)
三、體味人物精神
1、從剛才的討論中我們看到,張迎善同志的這雙手又大又粗糙又硬,在外形上根本談不上美,從某種程度上還可以說是很“丑”的。接下來請同學們試結合文章語句,說說造成張迎善這雙手很“丑”特征的原因是什么?用“——”在課文中劃出相關語句,再思考一下,具體描寫張迎善的這雙手,其目的想要塑造一個什么樣的人?
(1) 栽樹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塊塊得用手揀出來。要保證苗苗不窩根,苗跟得用手送進土里。栽一顆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賞析:這些話主要是回答為什么“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這一問題。話雖然不多,且很樸實,卻又很感人。這些話不見包含了豐富的植樹經驗,更表現了張迎善對樹苗深厚的感情 。“苗苗”“送進”,在張迎善的眼里,一棵樹苗簡直就是一個嬰兒,必須百般呵護,精心照料。言為心聲,從張迎善的話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造林工人無比熱愛造林事業的赤誠之 心。)
(2)這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的,怕也磨光了,磨透了。
(賞析:按照通常的理解,鐵是堅硬耐磨的,人的血肉之軀是不好和鋼鐵相比的。但在這句話中,用“鐵鑄”與“肉長”比較,用“鐵鑄”襯托人“肉長的”,說明血肉勝過鋼鐵,這就極為充分地突出了張迎善同志手的堅硬和他堅忍不拔的精神。“虧得”一詞,含有慶幸、贊嘆之情,表現了作者由衷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