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中考語文作文輔導復習1
實例二
題目:根據下面一則故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讀后感,題目自擬。
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長得很瘦,一個又肥又蠢的資本家取笑他說:“你太瘦了,一見到你,我就知道目前正在鬧饑荒。”蕭伯納馬上回答:“你太胖了,我一見到你,就明白世界上鬧饑荒的原因。”那個資本家被說得啞口無言,灰溜溜地走了。
解說:從“正材料”的表面看,這一則故事只是在講蕭伯納和資本家的瘦與胖,但通過讀解之后,就會悟出這個故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實質問題——剝削者的享樂是建筑在勞動者饑餓的基礎之上。從透過現象看實質的過程,提煉出了“要消除世界上的饑荒,使勞動人民獲得幸福,就必須推翻人剝削人的罪惡制度”的觀點。“副材料”除對文體(讀后感)、字數限制外,重點要求讀后感的感點必須來源于這一則材料,否則,將會寫成“讀外感”。統觀正副材料,就應該圍繞從正材料中提煉出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擬題。如《瘦耶、胖耶?》、《瘦與胖的關系》。《胖從瘦中來》、《切莫讓資本家胖起來》、《有感于蕭伯納說胖》等,不一而足。
實例三
題目:一個趙國人牽了一匹劣馬到集市上去賣,賣了三天無人問津。他找到伯樂,要伯樂圍著他的馬轉三圈,并做出很欣賞的樣子,然后離開。離開時,要三次回頭看馬。如果伯樂這樣做,他付給伯樂三天的工錢。伯樂照著趙國人的話做了,馬很快賣掉了,而且馬價提高了十倍。
擬題:
①《切勿見利忘義》
②《金錢與良心》
③《人格比金錢更重要》
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⑤《誠信是競爭最后取勝的先決條件》
⑥《信譽——企業之本》
⑦《打假勢在必行》
⑧《也談“名人效應”》
⑨《要自信,不盲從》
⑩《德者,才之帥也》
簡析:標題①②③④是針對賣馬人與伯樂來議的,破中有立,以立為主;⑤⑥⑦是針對賣馬人議的,⑧⑨著重對買馬人而言;⑩針對伯樂,別開生面,富有新意。總的說來,以上標題都扣住了材料,是準確的,不過從材料的內容看,賣馬人和伯樂是“主”,買馬人是“次”,確定角度最好選“主”棄“次”,比較而言,選①②⑩煙為宜,它們既準確、簡潔,又鮮明、具體,有的還顯得新穎。
實例四
題目:八戒拾到一面鏡子,洋洋自得地照起來。可是他從鏡子里看到的是一個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頓時火冒三丈:“你這妖鏡,竟敢把我老豬丑化成如此模樣,真是狗膽包夭!”說完,舉起九齒釘耙,將鏡子砸得粉碎。
擬題:
①《小議“八戒砸鏡子”》
②《人貴有自知之明》
③《可惡的釘耙》
④《論豬的愚蠢性》
⑤《急躁是無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