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中考語文作文輔導復習1
⑥《怨天尤人者戒》
⑦《莫怕“揭短”})
⑧《忠言逆耳利于行》
⑨《領導者要實事求是》
⑩《要敢于正視現實》
簡析:這個材料的寓意是,金無赤金,人無完人,誰都有缺點,有“丑陋”之處,別人真誠的提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自己不要“護短”,要能夠正視自己,虛心接受批評,揚長避短,才能取得進步。如果把自己的“丑陋”歸咎于“鏡子”,那便大錯特錯了,最終只能害了自己。由此分析可知,標題①能揭示論題,但較平淡浮泛,②能揭示論點,但不十分準確,也欠具體深刻,③④⑤⑥偏離材料主旨,⑦⑧⑨⑩較好,既準確,又有深度。
實例五
題目:有一個青年人陪外國人參觀一家醫院。這家醫院掛有一個橫匾,上書“華忙再見”。一個外國人問這個青年:“這個匾寫的是什么意思?”青年翻譯說:“再見吧,華佗!”這位外國人聽了先是迷惑不解,繼而大笑起來。
擬題:
①《要提高文化素質》
②《文化素質與民族自尊》
③《豈可不懂裝懂》
④《切莫望文生義》
⑤《青年要注重全面發展》
⑥《淺談中國教育的弊端》
⑦《應試教育可以休矣》
⑧《萬丈高樓平地起》
⑨《不要求全責備》
⑩《虛心使人進步》
簡析:本材料中的“華化再見”的“見”是通假字,通“現”,是“出現”、“顯現”的意思。這個材料反映了社會上有些青年人文化素質很低,而且還存在著不懂裝懂、望文生義的不良作風,以致鬧出了大笑話。標題①②③④⑤緊扣材料主旨,準確具體,比較好;⑥范圍過大,就一般中學生的閱歷和知識水平而言,難以駕馭,不易寫好;⑦扣材料不緊,這并不完全是應試教育帶來的結果;⑧⑨⑩都未抓住材料的本質問題,不符合命題的導向。
【高效訓練]
l.讀下面兩則材料,按要求擬題。
(材料甲)據調查,不少中學生不大懂得關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少為父母或其他長輩做些什么……
(材料乙)12歲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聾啞父親,他夜里常犯病咯血。為了伺候父親打針吃藥,李根每晚臨睡前把一根尼龍繩的一頭系在父親的床頭上,另一頭系住自己的腳腕,父親犯病時就可以拽動繩子叫醒她。
(1)上面兩則材料,反映了當代青少年對待長輩的兩種不同的情感和做法。根據材料的主旨,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或所見所聞,選取一兩件具體事情,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題目自擬。
(2)根據上面的兩則材料,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五六百字的議論文。題目自擬。
2.下面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言,請你讀后擬兩個議論文的題目,一個題目表示議論的觀點,一個題目表示議論的范圍。
一個人好像是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則分數的值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