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中考語文作文輔導復習1
(二)深刻。所謂“深刻”,指是文章的立意應該是揭示事物本質(zhì)的,能使讀后深受啟發(fā)、深受教育的,或可能從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輝的,是有深度,有層次性的,等等。如《瑣憶》一文,記敘了作者與魯迅先生交往中的幾件小事,從而歌頌了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人格,表達了對魯迅先生永遠的懷念和深深的崇敬,這樣的立意就是深刻的。
(三)鮮明。好的文章,作者愛什么、恨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孰美孰丑,誰是誰非,態(tài)度必須明朗,旗幟必須鮮明。例如《火刑》一文.無論記敘還是描寫,無論抒情還是議論,都飽含了對布魯諾為堅持科學、捍衛(wèi)真理而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高尚人格和偉大精神的熱情贊頌,使人讀后感受鮮明,印象深刻。另外還要明白,立意要求鮮明,但表達時卻要注意“含蓄”,就是說,主題要蘊涵在具體的記敘和描寫中,一般不宜用明顯的話語揭示出來,如表現(xiàn)人物勤勞的品質(zhì),要通過具體的事和生動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不宜將“勤勞”二字當成標簽貼在人物的身上。又如要記敘一件有意義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義”說一大通,而應在具體的情節(jié)中自然地顯示出來。至于在記敘中適當?shù)夭迦艘恍┦闱楹妥h論也是必要的,它可以深化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這種“龍睛”的數(shù)量和位置是有限的,決不能胡點濫點,否則,周身是“睛”,便不成其“龍”
(四)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思想,全文要圍繞這個中心來寫。有的同學作文時,又想寫這,又想寫那,結(jié)果寫出來的文章不是漫無中心,就是幾個中心,實際上還是沒有中心。作文題《習慣》,有個學生在寫作時,選取了經(jīng)常從電視里看高水平足球賽這一習慣,表現(xiàn)通過觀看足球賽培養(yǎng)愛國情操這一主題,但在記敘這一“習慣”時,中間穿插了一大段中日爭奪奧運會出線權的足球大賽。這樣,原主題之外又增添了一個新主題,反而沖淡了主題,使人不知所云。
(五)立意要新穎。即要從“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勝”,往往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話題作文“拔河”,常規(guī)的立意往往是“加強團結(jié)”、“同心協(xié)力”之類,而有個考生卻在“團結(jié)協(xié)作”的基礎上深挖下去,由一方聯(lián)想到雙方,由團結(jié)聯(lián)想到競爭;從雙方相互競爭的角度來立意,一下子突破了平庸之見,顯得深刻而又別致,令人振奮。
【實例解說】
實例一:考試
題解:“考試”可以實指某門課的一次考試,也可以泛指生活中遇到的某一件事,對自己具有“考試”的意義。
立意:
(1)某學科的一次考試,得心應手,考得很出色。這說明只要平時努力學習,方法對頭,考試前認真復習,就會取得好成績。
(2)某次考試,對著試卷發(fā)呆,抓頭搔耳答不出,因為平時不努力,考試前臨陣抱佛腳,所以肯定是考不好的。
(3)平時全部精力放在讀課本上,考試前起早摸黑的復習,許多題目的答案都背得滾瓜爛熟,自以為考試不成問題,可是試卷發(fā)下來卻傻了眼,題目大多數(shù)是“活”的,是著重考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結(jié)果考得很糟。從而認識到,學知識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要注重理解和運用,要會舉一反三。
(4)連續(xù)幾次考試,我的成績都不理想,而我在班里是有名的勤奮生,由此可見,要想成績好,必須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否則,再努力也是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