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學案 9
⑤夫厚取之君則施之民 ⑥嬰聞之 ⑦以君之賜 ⑧寡人之過也
a.①③⑥ b.③⑤ c.②⑧ d.③⑤⑦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
(2)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三、資料下載
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
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都在今山東省境內,齊在東北部,魯在西南部。齊是一等國,在春秋時期并國35(—說“30”);魯是二等國,曾并9國。齊魯長勺之戰的導火線是齊國的內亂。《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魯莊公十年”一欄云:“齊伐我,為糾故。”這件事在《齊太公世家》中有詳細記載,摘抄如下:
“初,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淫于婦人,數欺大臣。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其母魯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鮑叔傅之。小白母,衛女也,有寵于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于莒。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詳(佯)死,管仲使人馳報魯。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桓公之中鉤,詳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距(拒)魯。秋,與魯戰于乾時,魯公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仇也,請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將圍魯。’魯人患之,遂殺子糾于笙瀆。召忽自殺,管仲請囚。……”
按:無知弒齊襄公發生在魯莊公八年(前686年),雍林人殺無知則發生在次年春天,大約此后不久小白就做了齊國國君,乾時之戰就發生在這一年的秋天。接著子糾被殺,召忽自殺,管仲請囚。長勺之戰則是此后半年的事。
22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邏輯思維較強,融基本知識、思想內容、現實借鑒為一體的優秀作品。文章選自《戰國策•齊策》。本文著重寫齊相鄒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勸說齊王必須以廣泛聽取人民的意見作為施政依據的故事。既表現了古代志土(鄒忌)為了國家利益勇于諷諫的思想,又表現了開明、有作為的君主(齊威王),從諫如流,聞過則喜,勇于改革的大度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