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4
棗兒是一座永久的家園,又是一座需要護理和更新的家園,我們相信,爹娘享用那移栽他鄉的奇異的甜果果時,會品出那甜果果中兒孫小時的尿香味;兒孫回鄉品嘗爹娘留給自己的棗兒時,仍會由衷地贊嘆“還是家鄉的棗兒好吃”。
七、布置作業
1.劇中,爺爺要求男孩“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 來”;后來爺爺見男孩不高興了,又說“快吃快吃,幾顆棗兒一起吃,使勁吃”,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2.自選角度,針對《棗兒》寫一篇戲劇短評。
教后反思:
16.音樂之聲
看到戲劇單元出現了《音樂之聲》這樣惹人喜愛的新面孔,實在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它裹挾著山間的清風而來,它蹦跳著歡唱著而來,它朝我們扮著鬼臉讓人忍俊不禁,它把甜美的泉水注入我們的心田。
我們對它是如此熟悉如此喜愛,所以我想對于這一課的教學是可深可淺的,內容也可簡可繁,完全視乎學生的興趣和課堂上學習探討的走勢而定。根據這種想法,我設計了兩個教學方案:方案(a)主要側重于對課本節選部分的理解和挖掘,方案(b)則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電影本身的欣賞和評析上。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體會作品在反復比照與矛盾沖突中凸顯人物性格的方法。
學習重點:1.把握人物性格特點;2.體會作品中多處進行比照的用意。
學習過程
一、導入:播放《哆來咪》這首歌,讓學生傾聽后隨意地說說這首歌帶給自己怎樣的一種情緒或感覺。以“先聲奪人”的方式建立學生與影片女主角瑪麗亞的初次“鏈接”,既而引領學生去課本中認識這位快樂活潑的姑娘。
二、簡介影片:根據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之聲》攝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了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音響獎、最佳改編音樂獎和最佳剪輯獎五項大獎。
《音樂之聲》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在各國民意測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影片節奏明快、細膩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樂之聲》中善良美麗、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修女瑪麗亞,奧地利迷人的阿爾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陽光,以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還有反抗納粹統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動了全世界觀眾的心。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節選的部分講述了怎樣的情形。
2.課文中的情節發生在怎樣的不同場景中?它們各自具有怎樣的特征?你認為這樣兩相比照有什么意味?
四、朗讀課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學生分角色上臺表演朗讀課文。
要求“演員們”模擬修女們和瑪麗亞的動作、表情和說話語調,體會動與靜、活潑與古板、率性天真和壓抑收斂之間的對比,以及在對比中呈現出來的矛盾沖突與美感趣味。深化對不同人物性格的體會和把握。學習一些舞臺表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