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二、聯系生活,體會失去童真之悲哀(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指名朗讀這一部分。
提示學生思考:
1.這一部分里作者是如何看待成人生活與孩子生活的?
2.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么?
3.有人說《子愷畫集》這名太普通,如請你給重新取個名字,你覺得取怎樣的合適?能說說你這樣取的理由嗎?
例:《黃金時代》、《金色童年》、《純真時代》、《蜘蛛網落花》、《舐犢情深》……突出童真的可貴或父親對孩子的摯愛。 1.聽學生朗讀體會作者溢于言表的“悲哀”。
2.思考教師提出的兩個問題。
3.給畫集取名并講述理由。
2 組織學生思考后交流,明確:
孩子生活:出肺肝相示、徹底的真實和純潔。
成人世界:俗務纏身、身不由己、無奈隨俗。
作者真正的悲哀:看見心愛的孩子還不能體會幸福,而幸福時光就要結束,他們很快就會長大,退縮、順從、妥協、屈服到像綿羊的地步,這種悲哀是難以克制的。 交流并作筆記
三、學會在質疑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引導:學貴有疑,本文中有許多句子內涵豐富,所表達的情感復雜,針對下列句子,請提出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和同學們一起討論:
1.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之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2.孩子們,你們果真抱怨我,我倒歡喜;到你們的抱怨變為感謝的時候,我的悲哀來了!
3.我眼看見兒時的伴侶中的英雄、好漢,一個個退縮,順從,妥協,屈服起來,到像綿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你們不久也要走這條路呢! 學生品味、質疑、探討、解疑,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煉主題的方法。
四、誦讀課文、體會豐子愷語言風格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品味豐子愷語言風格:
真情直白、親切自然、毫不矯飾。 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品味豐子愷語言風格。
課后學習:1.站在童年向成人的轉折點上,你一定會有對童年的回望,也有對成人的憧憬,請仔細思考一下,你希望能留住童年中的哪些東西,又渴望成人后的哪些東西?你認為這些東西可以同時擁有嗎?為什么?
《臺階》
學習目標:
1. 閱讀作品,了解中國農民勤儉堅韌的性格,和他們艱苦的生活。
2. 學習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3. 培養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感受中國典型的農民形象。
2.學習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難點:
1.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感受父親形象的特點與意義。
第一課時
課堂學習:
一、創設情景導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請同學給自己的父親造一個比喻句,來表達對父親的情感。看來父親在同學們眼里都是崇高而令人尊敬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著名作家李森祥筆下父親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