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離開村子已經有好多年了,童年時發生的事好象還在昨天似的。
誦讀欣賞(文筆精華)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美好的意境。
2.學習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3.學會在質疑中領會文章的精髓。
一、創設情景導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人世間,一草一物皆言情,懸崖上的青松告訴我們什么是堅韌挺拔,飄飛的落葉告訴我們什么是無私奉獻,哪怕是一缸紅蓮,也能向我們昭示生活的哲理。
聽教師講述,進入文筆精華。
二、快速瀏覽,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設計:
文章借對蓮的描述,要表現一個怎樣的主題? 學生帶著問題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思考
2 請學生醞釀后明確:歌頌母愛的偉大。 思考后明確
三、在質疑中學習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從文學欣賞的角度初步領悟這篇散文的精妙之處,從中獲得對自然與人生的啟示。
提示:
1.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會母愛。
2.可結合冰心的生活經驗來體會
3.可抓住某些關鍵的語句來體會 欣賞課文,形成自己對文章的獨特發現和理解,必要時做好圈點批注。
2 組織交流、評點: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會。 交流、互評
3 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 掌握這種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
綜合學習與探究
第1課時
課堂學習: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組織學生歸納速讀課文的方法 歸納、交流
2 指導探討練習一到三題 小組合作探討,大組交流
課后學習:把前面布置的對課文內容的質疑整理出來,選出有價值的問題,準備下節課探討。
第2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指導探討第四題 學生討論
2 把從學生中收集的問題返回到學生中去,選擇有質量的,小組探討。 小組合作探討交流
課后學習:整理自己收集的有關“童真”“童趣”的相關資料。
第3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巡視、指導各組的活動 組內交流資料,補缺補漏,整合資料,并確定展示形式,分工寫作,如:征集兒時睿語趣語,編一個《當我們小時候》的小冊子。
第4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出示評判標準和要求(主題、內容、語言、形式) 各組交流,評判
2 學生推薦師生互動評判
3 組織優秀作品校園展示
教學反思
單元小結
總結方面 獲得收益 存在問題
(1)課堂發言的情況。
(2)完成作業的情況。
(3)參與活動的情況。
(4)學習興趣的增強。
(5)學習能力的提高。
(6)情感態度的升華。
(7)對老師建議、評價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