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復習教案
弗蘭西斯·培根:( )和( )上劃時代的人物,( )國杰出的( )家,馬克思曾譽之為( )。
(二)從論證方式看,議論文分為( )和( )兩種。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 )、( )、和( )。
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主要有( )、( )、( )、( )。
議論文的最基本結構識( )——( )——( )。
五、品味名言名句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賞析: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后兩句詞,原詞是表現(xiàn)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若把“伊”字理解為詞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畢生從事的事業(yè),亦無不可。王國維則別有用心,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jīng)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后悔。這當然又是王國維的高明之處。
我的發(fā)現(xiàn)
名言名句:
賞析:
六、賞析文章,提升能力:
甲文:成功(節(jié)選)
季羨林
談到天資,首先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這是一個事實,誰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學術界和文藝界自命天才的人頗不稀見,我除了xiàn 慕這些人“自我感覺過分良好”外,不敢贊一詞。對于自己的天資,我看,還是客觀一點好、實事求是一點好。
至于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贊揚。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等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家yù 戶曉。韓文公的“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更為讀書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待ráo 舌。
談到機遇,往往為人所忽略。它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就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清華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一生完全不會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qī 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在這里,古人的教導也多得很。還是先舉韓文公。他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兩句話是大家都熟悉的。
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季羨林(節(jié)選)
季羨林被稱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這是名fù 其實的稱號。不過,我想說,他還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為發(fā)揚和推動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是“中國的jí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