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貝多芬傳》序
(羅曼·羅蘭)
4.譯者序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讀到本書時所得的教訓。
不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煉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茍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這是我十五年來與日俱增的信念。而這一切都由于貝多芬的啟示。
我不敢把這樣的啟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迻譯了本書。現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堅忍、奮斗、敢于向精神挑戰的大勇主義,F在,當初生的音樂界只知訓練手的技巧,而忘記了培養心靈的神圣工作的時候,這部《貝多芬傳》對讀者該有更深刻的意義!捎谶@個動機,我重譯了這本書。
此外,我還有個人的理由。療治我青年時世紀病的是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戰斗意志的是貝多芬,在我靈智的成長中給我大影響的是貝多芬,多少次的顛仆曾由他攙扶,多少的創傷曾由他撫慰,——且不說引我進音樂王國的這件次要的恩澤。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澤轉贈給比我年輕的一代之外,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償還我對貝多芬,和對他偉大的傳記家羅曼·羅蘭所負的債務。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為完成介紹的責任起見,我在譯文以外,附加了一篇分析貝多芬作品的文字。我明知道是一件越俎的工作,但望這番力不從心的努力,能夠發生拋磚引玉的作用。
譯者(傅雷)
1942年3月
教學建議
指導學生閱讀本文,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讀原文。二是課外閱讀《貝多芬傳》,查閱貝多芬的相關資料。還可以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在學生們課外閱讀、欣賞并了解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就課文談些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