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枝生花的妙筆——淺談九年級作文教學
2、讓教材的綜合性學習成為作文訓練的主陣地
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語文綜合性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有效而廣闊的天地,可以說,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訓練。相比之下,寫作的指導和教學卻有輕描淡寫之嫌。況且在人教版的新教材中,寫作是作為活動的一個內容被融合到了綜合性學習中,并且沒有了一向被依賴的指導寫作的知識短文。于是綜合性學習的整個操作過程中,寫作活動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實施。這個不足,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彌補。
具體的做法是:在使用教材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對作文教學重拳出擊,有意識地凸顯作文教學在綜合性學習中的位置。如何重拳出擊呢?就是每一次的綜合性學習都有一個作文訓練的目標,每一次的綜合性活動學習掌握一個寫作知識點,并使之序列化,最后連點成線,從而把培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項工作落到了實處。
現以綜合性學習“戲曲大舞臺”為例子闡述操作的過程。
(1)確定學習目標,開展多樣活動
這個單元的選文與文化藝術有關,學生同作家一起體驗和感悟了多種的文藝形式,豐富了文化素養。與之同時,學生還將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了解中國戲曲這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和它的基本知識,并培養對戲曲的興趣,提升欣賞戲曲的能力。
根據上述具體目標,我們在課內外有選擇地安排了一些活動:
搜集資料活動。
視聽名段活動。
實踐表演活動。
(2)確立作文要求,具體指導寫法
我們對這個單元教材“議一議,寫一寫”,確定主要的作文內容為:“記看戲、聽戲、學戲過程的有趣經歷,述看戲、聽戲、學戲過程的所見所聞所感”;確定要重點訓練的作文寫法知識點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多樣的描寫方法并進行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確定指導的范文:課內選文《觀舞記》《口技》和課外文章葉君健的《看戲》;指導時重點突出從人物的聲音話音、動作、神情等多個角度進行正面描寫和用觀眾(聽眾)的反應來側面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戲曲藝術的優美動人。
(3)活動豐富了素養,指導提高了能力
學生經過多樣的活動實踐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情懷,又經過具體的寫作指導,手中的筆似乎流暢了一些,運用的描寫也有模有樣,于是好作文異彩紛呈。
學生習作
教室里的演出 (長江中學 邱小燕)
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微笑,把目光集中在講臺邊側的女生身上。她們都是這堂語文課戲曲表演的主角。
這時臺上走來一女生,自我介紹后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來,不時還來幾個旋轉,不知是由于劇情過于傷感,還是畢竟是業余水平的原因,反正那旋轉有點緩慢而且稍顯不流暢。不過聲音非常細膩清淳,只是太輕,聽起來似乎在遠水間蕩漾著,讓我擔心會被水聲淹沒。底下的同學可不管這些,有聲有形有舞的表演極大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有的面帶笑容與同桌低低地交換著看法,有的伸長脖子,側耳傾聽,唯恐聽不清,唯恐看不見。
緊接著的是1班的一個女生,圓圓的臉龐,梳了一個馬尾辮。演唱的是越劇《我家有個小九妹》,她那翹著蘭花指的雙手非常柔和優美地時而舒展時而收攏,她那馬尾辮也隨著她搖頸擺頭的演唱好看地一甩一晃的,她那那字字清脆聲聲婉轉的唱腔,一起贏得了同學們不絕于耳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