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枝生花的妙筆——淺談九年級作文教學
風遞幽香,很快就有人踏雪尋來。來人驚詫了,他癡癡地佇立在雪地中,早已忘卻了身上的寒冷,只是愣愣地凝視著這美麗的精靈。許久,他才回過神來,他相信那一定是天地的靈氣,日月的精華凝成的。枝堅硬如鐵,花冰肌玉骨,只有造化才能使得剛和柔達成如此完美的結合。他定定地站在這棵梅樹下,許久。
這是一個真正的亂世。帝王昏庸殘暴,朝臣奸詐貪婪。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曾經懷著一腔的才學和熱忱一次次虔誠地叩響朝廷的大門,希望能實現救國救民的愿望,但是這大門并不是為忠誠賢良之士而開的。他絕望了,從此變得輕狂怪異。常常在市井間旁若無人地高歌,在山野叢林中長嘯。人們都說他瘋了。行路難,人生之路何其崎嶇,他只得駕一輛車,載書配劍,漫無目的地行走。結果,他被困在曠野深處。他絕望地回轉身,只見遠處一道淡淡的疏影橫斜,是一株老梅樹。于是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奔來。
他站在這株老梅樹前,用手輕輕撫那鐵干虬枝,凹凹凸凸,飽經了多少世態炎涼,依然如昔。那些梅花,花蕊里含的是冰雪,凍不住的是滾燙滾燙的情緒。好像要和冬天爭個勝負。
由此他想到,政治上的失意又怕什么?只要有一腔熱忱不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暴政之下,果真人人都會屈服?
他默默地同梅用心交流了好久,然后踽踽地走向遠方。一個聲音在他心頭縈繞:來年再來踏雪尋梅。
他投奔邊關去了。
幾年后,邊關告急!將軍揮著邊關戰事的文書,在等待朝廷的救援,然而,一道道奏折,卻無回音。他無奈地閉上眼,思緒如潮涌來。國家幾十年來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而那個受萬人頂禮膜拜的天子卻仍縱情于聲色犬馬中。朝廷奸臣當道,暗無天日,忠良將才死的死,走的走,此時,他仿佛聽到了前線將士的呻吟,百姓的哀號,他多希望能披上戰袍跨上戰馬率領援軍出現在望眼欲穿的將士前,縱使馬革裹尸血灑疆場也在所不惜。
他長長嘆息一聲,推開窗,一股逼人的寒氣襲來,夾雜著一絲苦澀的清香。已經嚴冬了,窗外的梅樹已經開出滿樹璀璨的梅花。在這凄清寒冷的冬夜,他與梅花默默的相互凝視,不覺潸然淚下。猛然,他只覺一股熱潮涌向他的心間。他踱至案間一揮而就:梅問天寒寒幾許,傲然而立自凜之。
城破國亡之時,他自刎而死。他死后就被埋在那株老梅樹下,墓碑后面是殘冬的黃昏飄不盡的花瓣。
第二年冬天,依舊是傲雪斗霜的滿樹梅花。在月光的襯映下,幽幽地發出光來,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什么。
忠臣鮮血,三年化碧,其實將軍并沒有死,那株梅就是他的靈魂,人們都這么說。 (選自《未來作家報》)
例文中,傲雪斗霜的梅花與傲世斗奸的將軍兩條線索同時展開,物與人相互映襯,到最后結尾處同宗合一。梅花成了文人喻人寄情的絕好素材,是他們筆下有姿有色、有情有義的美的使者。學生長期浸染在這樣的文化傳統下,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他們在表述寫作思路時,幾乎都無不例外地提到了“以花喻人”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