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復習知識梳理
1.上文將一組建筑遺跡比作“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這樣作比有什么效果?
2.上文第一段末句說“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的停泊著”,這句運用哪種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3.“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嗎?”這兩問有何不同?又有什么關系?
4.“凝固了的歷史”是含蓄語句,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是什么?
【參考答案】
1.這樣作比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作者的直觀感受,又便于作者借此抒情。
2.這里用的是擬人修辭手法,為下文道出“廢墟的召喚”作鋪墊。
3.前一句是設問句,后一句是反問句;第二句的反問正好回答了第一句的問題。
4.即歷史的見證。
課外拓展
曾經是“萬園之園”——圓明園遺址
圓明園遺址位于北京海淀區頤和園東,海淀鎮北,原為清代大型皇家御苑,與長春園和綺春園合稱“圓明三園”,占地約345公頃。目前園中西半部沿未開發,主要開放了東部園景,開放面積200多公頃。
殘存的大水法是圓明園遺址的標志。此處原是聞名遐邇的“西洋樓”——園林化的歐式宮苑,將中國園林藝術與西式建筑巧妙地融在一起,中西合璧,成為建筑史上的經典。遺憾的是,西樣樓以木結構為主,在1860年英法聯軍的罪惡之火中焚燒殆盡,唯一殘存的大水法因其為石制而得以幸存。這兩根依然不失精美的大石柱令人感慨萬千。
園內還有介紹圓明園歷史的圖文資料展室;按原貌復制而成的“圓明園”微縮的模型;以及曾是皇家娛樂處——迷宮。據說迷宮的游戲規則是:皇上坐在迷宮中心,眾宮女從周邊打著燈往前跑,誰最先跑到皇上身邊誰就能得賞。現在游人的興趣則在:從入口進,七拐八繞,終于找到出口。
曾經笑傲萬園的璨燦的圓明園建筑已經萬劫不復,所剩的除了殘碑傷石,更多的是對往昔的沉思,永遠不灰飛煙盡的自然山水。這是圓明園遺址最獨特的風格:洗盡鉛華,凝重質樸,笑看山水,淡以致遠。
4.更浩瀚的海洋
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詩人的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為尋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別離開了七種不同生存狀態的人,表達了“我”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一、基礎知識積累:
1.給下列加紅字注音
瀚(hàn) 垢(gòu) 謐(mì) 撇(piē) 萋(qī) 虔(qián)
2.形近字
┏裸(luǒ)裸體 ┏幻(huàn)幻想 ┏尊(zūn)尊敬 ┏袒(tǎn)袒護
┗棵(kē)一棵樹 ┗幼(yòu)幼兒 ┗遵(zūn)遵守 ┗坦(tǎn)平坦
3.多音字
┏(piē)撇開彩 ┏(lù)露水 ┏(qiào)地殼 ┏(mǒ)涂抹
撇┫ 露┫ 殼┫ 抹┫(mā)抹布
┗(piě)撇嘴 ┗(lòu)露面 ┗(ké)蛋殼 ┗(mò)抹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