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春天的故事》教學設計
環節二:【探究活動區】
【探究活動一】:辯論臺上對對碰:
教材74頁小慧的母親的事例,交流討論問題:改革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正方:改革是好事
反方:改革是壞事
(辯論規則:全班同學組成兩個方隊,南邊四排同學代表正方,北邊四排同學代表反方,自由辯論。結束后,雙方代表可請老師對本方進行點評。)
第一步:雙方各有一個主辯手闡述我方的觀點,不能超過1分鐘。
第二步:雙方對對碰:雙方就各自的觀點展開辯論,發揮自己的雄辯才能,積極尋找對手的漏洞予以攻擊。但記住:千萬不要離開辯論的主題。
師:給同學們5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交流,然后pk,看最終哪一方獲勝!教師鼓勵學生發言,適當控制辯論時間)
正方:我們認為改革是好事,因為改革可以人盡其才,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的收入;
反方:我們認為改革是壞事,因為改革影響到一大部分人的收入,會導致貧富分化加劇,引發社會問題,甚至出現社會混亂、動蕩不安......
正方:我們反對。不能因為怕引發社會問題就不改革,否則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將永遠停步不前,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呀!更何況,我們國家將會出臺不少維護社會公平的舉措......
......
......
(正方、反方互不相讓,爭論得不可開交......)
教師總結:同學們,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我們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也會涉及到許多人的利益。但是我們要記住鄧小平的話:判斷改革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是“三個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要是符合這“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我們都支持。因此,我們應以主人翁的態度正確對待改革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正確對待改革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影響,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和參與者!能做到嗎?!
生:回答。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探究活動二:
【探究活動二】走進生活,遷移運用:
中秋節,小強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爺爺深有感觸地說:“我年輕的時候,只能聽廣播。”爸爸接著說:“我年輕的時候,要跑到幾里之外才能看上一場電影。”小強自豪地說:“現在我可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啊!”奶奶興奮地插話說:“現在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哇!”
(1)建國61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家鄉、家庭和國家都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舉例說明嗎?
(2)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就和變化,你得出什么結論?
(3)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做才能融入到改革開放的滾滾潮流中去?
師:給同學們2分鐘的時間,小組內由組長主持進行討論交流,然后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起來發言。
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各組討論情況,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和個別觀點做到心中有數。
(在學生發表意見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意見,及時給予必要的 歸納、引導和評價)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從現在起,你們要努力學習,掌握現代化建設的本領,將來積極投入到改革開放的滾管洪流中去。本節課我們就學到這兒,那么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點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我的成長區】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