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違法犯罪
教學方法及媒體準備
教學過程
導入
(教師講述或多媒體展示)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當他在田里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里有人發出求救的喊聲。于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硯一個小孩掉到了里面,弗萊明忙把這個孩子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兒子的生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答。”
就在這時,農夫的兒子從屋外走進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并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后來農夫的兒子從圣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青霉素)的發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騎士爵位,且得到諾貝爾獎,那個被農夫救起的孩子就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丘吉爾。
一個農夫的善良行為,竟然給世界帶來了如此重大的影響……
教師:同學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導致一定的結果。農夫的好行為帶來了好的結果,那么我們應怎樣來認識自己的行為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
引人本課課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上)
展開
一 行為和結果的一致性
教師: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組情景。
多媒體顯示:
情景一:上學途中,面對他人的善舉,我們應該
情景二:上學到校,面對學校的老師,我們應該
情景三:在教室里,面對同學的請教,我們應該
情景四:放學路上,面對有人的惡行,我們應該
情景五:回到家中,面時父毋和長輩,我們應該
教師:請同學們分別針對以上五種情景用兩個詞語準確的表達你應該有的行為.
學生:情景一我們應該支持和贊揚,情景二我們應該禮貌和尊敬。情景三,我們應該主動和耐心;情景四,我們應該阻止和舉報;情景五,我們應該孝順和體貼。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樣做必將得到老師的贊許,同學的擁護,家長的夸的認同。同時,這樣的行為也是我們積極倡導和鼓勵的,并能得到良好的評價,會帶來良好的結果。
得出結論:(一)良好的行為產生良好的結果(板書)
教師:然而,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現象。
(鼓勵學生聯系自身實際進行討論,允許多角度,多樣化回答。)
教師:擾亂課堂秩序,肯定惹來同學們的譴責和老師的不滿;妨礙他人休息,必將引起他人的厭惡和憤怒;文明的言語,突顯自己的膚淺和缺乏修養;不遵守交通規則,輕則遭到交警的警告和老師的批評,重則容易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于人于已都是一種損害;頂撞父母,讓父母傷心慪氣,導致家庭不和等。由此可見,不良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是消極的。
得出結論:(二)不良的行為導致不良的后果(板書)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個◇的相關內容
教師:在社會生活中,每一種行為都會導致一定的后果,對同一事物,我們不同的人可能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行為和后果之間具有一致性。
得出結論:(三)行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板書)
教師:其實,任何一種行為都能夠導致多種不同的后果,都會對自己、他人、社會產生多種影響,請同學們結合教材25頁本目的第二個令的內容,列舉一種行為,并設想這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多種后果。(方案一:可以讓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列舉行為,并分析兩種不同性質的行為導致的后果有什么不同.方案二:教師列舉一正一反兩種行為,如合理上網與迷戀上網,讓學生去分析可能導致的不同后果以及對自己、他人、社會的不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