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違法犯罪
其次,犯罪具有刑事違法性,也就是說犯罪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且是一種法律現象.它不但包含了深刻的社會政治內容,而且具有明顯的法律形式特征.其行為觸犯了法律的明文規定,張某的行為正是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于搶劫罪的規定。
再次,犯罪具有刑罰當罰性,犯罪和刑罰是緊密相連的。刑罰當罰性是犯罪的嚴重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結果,刑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對犯罪行為進行有效懲治”,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將某一犯罪行為確定為犯罪行為而不予以制載,那就無法體現刑法的威懾力和懲戒性,最終也無法達到規范社會的目的。張某的行為既然違反了刑法的相關規定自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主待人:根據我國刑法,張某的行為具體地觸犯了哪一條規定呢?
張律師:他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3條有關搶劫罪的規定,搶劫罪泛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式強行劫去財物的行為。張某的行為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所有權,而且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權利。同時張某的行為是有預謀、有準備的,是一種主觀直接故意,符合搶劫罪的構成條件。
主特人:謝謝兩位律師的分析,此案發生以后,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廣泛關注,人們在紛紛議論這種行為的同時,也在以一種輿論力量譴責這種犯罪行徑。那在座的觀眾朋友們對于這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看法呢?
觀眾甲:張某的這種行為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的,應按法律規定將其嚴懲。
觀眾乙:張某的行為是與當今社會文明和諧的氣氛相沖突的,我們在譴責這種行為的同時也應加強全民法律意識的培養,做好普法工作,端正社會風氣。
觀眾丙:……
主持人:感謝在場觀眾的發言,其實,行為和結果是具有一致性的,有什么樣的行為自然就有什么樣的結果,而且行為人還要對結果承擔相應的責任,違法犯罪行為也是一樣的.張某理所應當要為其行為付出代價,并接受法律的制裁,經過法院的審理處張某有期徒刑十年,罰款10000元.張某雖然受到了應有的懲治,但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沉思,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和諧、穩定、繁榮、發展是我們追求的共同目標,讓我們遠離違法犯罪,共創美好未來。
教師:感謝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剛剛幾位同學已經把這個案例剖析得比較清楚了。張某之所以被認定為犯罪,是因為他的行為符合了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即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這三大特征是緊密相連的,缺一不可的,只有三個特征都具備了才能確定為犯罪.
教師板書:犯罪的含義及其特征。
教師過渡: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違法行為、什么是犯罪行為,那么二者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進人第四環節“畫中尋理”。
第四環節 畫中尋理
(多媒體顯示第一個◎第三個◆)
教師:在這則材料中記載了學生徐某從進網吧到搶劫傷人的過程,下面我們用聯環漫畫的形式把劉某逐步走向犯罪深淵的歷程展示出來。
第一、二幅畫與第三幅畫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
第一、二幅畫都是一些危害性不大、情節不太嚴重的行為,但第三幅畫的情節就很嚴重了,而且觸犯了刑法,應該說是一種犯罪行為。
教師:對,其實這組畫里就反映了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的區別。如果我們把違法行為按照其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來分類就可將其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霍違法行為,嚴重違法行為即為犯罪,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不管從對社會危害程度、觸犯的法律、應受的懲罰來說都是不相同的,但二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行為可能就會像漫畫中的劉某逐漸演化為“犯罪行為”。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劉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過程,給了我們什么樣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