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教學,教育學生,作為公民應從小就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意識。
知識與能力: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作為公民,都要有胸懷天下,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主動服務社會,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意識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奉獻意識。并提高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教師通過設置情境并利用實事熱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明確和感受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和意義;并拓展自己的思路,教師作適當點撥和總結歸納。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
三、教學難點
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四、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課下收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或“我為奧運做貢獻”事例,教師了解學生對社會責任的認識的深度,準備教學課件。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過程
過程簡述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青年歌手叢飛義務救助失學孩子的事例和圖片(見附件一)
引導學生說說叢飛為什么這樣做?
說明叢飛主動救助失學孩子其實就是在主動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引入新課。
與你分享
課件展示名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么”
──肯尼迪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
教師小結: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對生我養我的國家懷著深深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所以愛國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國家需要每個人的貢獻,只有國家興旺了,強盛了,個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國家興亡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
請同學討論:
(1) 說說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2) 他們的做法會產生什么社會影響?
(3) 我們作為國家的公民應該如何去做?
使學生在討論中明確:愛國是我門的責任和義務;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個公民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
七嘴八舌
課件展示事例:
四名剛剛大學畢業的的青年人,為了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戰爭的電腦游戲軟件,憤然向外資公司提交辭呈。他們說:“這件事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感情,我們別無選擇。”其中一名大學生說:“在外資工作,既是一種待遇,更是一種考驗。我們中國人應該懂得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是不應該做的。”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教師小結并適當的板書: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能夠進入收入較高的外企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但是當外企傷害中國人的感情、侵犯國家尊嚴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
(1) 作為外企員工,他們遇到了什么考驗?
(2) 作為外企員工,他們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選擇?
(3) 如果你是該公司的員工,你會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