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尊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社會需要互助,需要關愛。能力目標:提高學生關愛社會的實踐能力。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樹立振興中華,匹夫有責,無私奉獻,關愛弱勢群體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二.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維護國家尊嚴,為國分憂,勇挑重擔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道德高尚的行為。難點:培養學生維護國家尊嚴,為國分憂,勇挑重擔,自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自覺性。三、教學準備老師制作相關課件和相關案例,設計教學環節。學生預習課文,查閱、收集相關案例。四、教學時間一課時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目的
新課導入通過電視、互聯網,叢飛救助失學兒童的事跡家喻戶曉。下面請看大屏幕,了解叢飛事跡。想想這是種什么行為?教師歸納點評點評后板書課題。學生思考后回答問題。引導學生認識每個公民都有關愛社會的責任。
新課學習
新課學習
新課學習老師歸納總結: 向革命前輩學習,胸懷天下,憂國憂民,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然后齊讀第一段,形成初步的觀點。讀完后,要求學生把這段話概括成課本上的一句名人名言,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板書在課題后。提問如何承擔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引入下一內容的學習。教師點評歸納:每個在維護國家民族的尊嚴上來不得半點含糊,要勇于和善于同損壞國家尊嚴的行為作斗爭。教師課件展示吉鴻昌的事跡。提問: 從剛才同學們講的事例中,明白了我們應怎樣維護國家尊嚴?教師板書:①維護國家尊嚴。3. 什么時候最能體現公民的責任意識?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了解焦裕祿的先進事跡。(課件展示)請學生把自己課外收集的的類似的材料進行交流。交流結束后歸納怎樣承擔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教師板書:②為國分憂,勇擔重擔、與國家共渡給難關。教師小結辯論,肯定青少年的責任和義務。4. 課件展示徐本禹的事跡,提問徐本禹這樣做值不值得?組織第二次辯論。小結辯論,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板書:③自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 啟發學生思考:自己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這些活動對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我們還可以參加哪些活動?1. 學生閱讀課本p22的“相關鏈接”,思考討論:我們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從這些革命前輩身上學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