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③隨著《大長今》等韓劇的熱播,“哈韓”風勁刮;
④中法文化年、俄羅斯年的圖片。
引發學生思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量外來文化涌入國門,民族文化將何去何從?是否會出現“文化全球化”的局面?文化的交融會不會消滅不同民族的本土文化呢?
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點撥、歸納:只要我們將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弘揚光大,那么,在全球化日益加強的今天,多元文化的互相交融不僅不會消滅我們的本土文化,反而有可能在相互改造的過程中使之強化,得到創新和發展。全球化的過程,應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發展、共享文化成就的過程。
活動四:守護精神家園
①啟發學生從身邊的一些玷污中華文化的現象著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弘揚我們博大而精深的中華文化,做個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可以“對廣告文化的冷思考”為例,詳見附錄)
②鼓勵學生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積極向來我國觀光旅游的外國游客,大力宣揚我們中華文化,做個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和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可以“小小故事會”的形式進行。先請三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以下三個歷史故事“蘇武牧羊”;“徙木為信”;“負荊請罪”再請同學們說說,故事所蘊涵的傳統美德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四、教學中的困惑
關注人文性,注重以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養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要和生活體驗,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在外來文化洶涌而來的今天,青少年學生正經歷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激蕩面前做出選擇的問題,而且,相對于民族文化,外來文化更能為追求新穎,追求個性的未成年學生所接納,他們否認傳統,漠視傳統,也因此使我們的民族文化受到影響,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關注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就是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和成長需要。
第二課時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懂得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使之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能力目標: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學生明確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感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教學難點:民族精神我傳承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一些中學生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感有所減弱,而對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盲目認同。如不著意引導學生了解民族精神特別是其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會導致學生在思想意識上不自覺的忽視中華文化的地位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