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XX年11月,我國進行了建國以來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讓我們通過一個個的數字來分析我國人口形勢的變化。
第一組數字:截至XX年11月1日零時,全國人口129533萬人。其中大陸人口126583萬人,同1990年第四次普查時的113368萬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共增加了13215萬人,增長11.66%。人口平均增長率已經降到1.07‰。
第二組數字:
我國人口教育水平的變化
1990年第四次普查 XX年第五次普查
文化程度(每10萬人) 大學以上程度 1422 3611
高中以上程度 8039 11146
初中以上程度 23344 33961
小學以上程度 37057 35071
XX年我國文盲率由1990年15.88%下降為6.72%,但文盲總數仍然高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印度,世界每10個文盲中就有一個以上是中國人,美國、日本的文盲率不到0.5%,美國25歲以上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接近50%。
第三組數字:0——14歲人口占總數的比重為22.89%,比1990年下降4.8%;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占總人口的10.3%,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占總人口的6.96%,比1990年上升1.39個百分點。
▲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閱讀資料
材料一:①我國目前在裝備制造、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中,許多核心技術仍依賴追蹤、模仿和引進,我國高端核心芯片99%以上依靠進口。70%的數控機床、80%以上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依賴進口,原始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已影響整體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我國擁有核心技術的產品僅占貿易額的2%,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僅有萬分之三,99%的企業只有產品,沒有專利,吃夠了缺乏核心技術的苦頭。而現在的發達國家壟斷著全球90%以上的科技發明,他們利用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把知識產權當“工具”,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
②我們用近50億噸的自然資源創造了1.6萬億美元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而日本只用20億噸卻創造出5萬億美元;不到50年,韓國人均gdp由87美元躍升至1.4萬多美元。靠的是什么?
③人們通常把國家分成三類:資源型國家;依附型國家和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國家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他們的共同特征是: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
材料二:①《XX年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報告》顯示的調查結果喜憂參半。喜的是,具有初步創造力特征的青少年已從原來的14.9%上升到20.0%,但不打算在任何領域創造的人卻增長了7個百分點;認為“發明是專業人的事,與我關系不大”的被調查者也比兩年前增長一倍。部分青少年這種在創造、發明方面的消極態度,與社會期望背道而馳。而同時公布的香港同題調查則顯明,該地區青少年對發明創造的積極性較為積極。這種趨勢應當引起廣泛關注。
②今年3月4日美國最新出版的第五期《財富》雜志公布了XX年度“全球最受歡迎企業”名單,通用公司(ge)、沃爾瑪、微軟等全球共318家企業入圍,中國有三家企業首次入選。他們是:中國電信、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評選的9項調查指標中,中國電信有6項指標居中,在創新、全球業務、產品質量及服務3項指標中排名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