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教學設計
活動2:閱讀教材p111上-中下的材料,結合共產黨人為共產主義理想獻身和事例,談談你對中共先進性的認識。
(答:中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的先進性,這種先進性集中體現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正是如此,中共才凝聚了無數優秀分子投身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之中,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和領導核心。)
在今天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奮斗目標(共同理想)是什么呢?這一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理想之間的關系怎樣?
(指導學生看書p111頁-112頁)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富強”是指經濟上富有繁榮;“民主”是指政治是人上享有管理國家和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文明”指經濟、政治和文化上達到較高水平。
3、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系
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要準備和必經階段。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因而,在現階段,我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也就是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為實現共同理想,黨的十三大制定了實現宏偉目標的戰略部署。
(復習我國經濟社會大體分三步走)
今天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那么,第二步戰略目標所要達到的小康水平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二)同繪小康藍圖
活動3:閱讀教材p112-113中的材料。
(1)說一說:我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2)談一談:我們的生活環境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答:經濟總體水平不高,社會風氣不是很好,思想道德建設、文化生活不夠好,民主法制不健全,公民環保意識不夠強,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沒得到遏制,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公民精神風貌有待進一步提高。)
1、從溫飽到小康(歷史性的跨越)
小康水平基本標準: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于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問題2: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現階段我國社會達到的小康水平?
[答:(1)所謂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2)我們的小康是低水平的、發展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含義
所謂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