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自學探究、討論法、層層剖析講解法
教學準備
1、自制教學課件
2、學生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自制課件,vcd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詞)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師問: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這個故事,有人說愚公非常傻,不值得提倡?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學生1:我同意,因為搬家要比移走兩座山容易,而且也是人、財、物的浪費。
學生2:我不同意,雖然愚公的做法不值得學習,但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3:我也不同意這個觀點,如果沒有愚公的執著,也不會感動玉皇大帝,把山搬走。
……
二、 艱苦奮斗 開拓創新
(一)代代相傳的精神
活動1:閱讀教材p118的材料,思考
1、你能歸納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題嗎?
(答: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2、你還能舉出哪些反映這一主題的格言警句?
(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等。)
3、你能舉出哪些實例說明這一主題嗎?
(答:后羿射日;有巢氏經過無數次觀察、實驗,教人構木為巢;臥薪嘗膽、懸梁刺股;紅軍長征;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等。)
1、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問題1: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什么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p118下、120中)
2、艱苦奮斗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得到最充分體現
活動2:閱讀教材p119中的圖片和文字材料,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說說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如何體現艱苦奮斗這一優良傳統的。
(答:井岡山精神:面對艱苦生活和強大的敵人,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發展根據地農業生產,創建軍需工業,創辦造幣廠和公賣處,開展熬硝鹽運動。組織紅軍將士挑糧上山,克服重重困難,創造歷史上的奇跡。長征精神:英勇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粉碎了百萬國軍的圍追堵截,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縱橫14省,跨越千山萬水,終于取得了最后勝利。長征這種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將永載史冊。)
3、艱苦奮斗的精神在新時期繼續發揚光大
現在,我們已不再是亡國奴,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園,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嗎?回答是肯定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本色和傳統美德,是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條件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穩定的建設時期,我們都不能丟掉它,仍要將其發揚光大。有過輝煌歷史的“大渡河連”的駐港部隊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指導學生看教材120頁,駐港部隊的官兵是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
活動3:關于新時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問題的兩個觀點,你同意哪個觀點?為什么?
(答:第二個對的。因為:①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鞏固目前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實現共同理想,就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充滿艱辛和創造性偉大事業,需要崇高精神支撐和推動的事業;③推進現代化建設,更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決不能自滿、停滯。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并做到與時俱進。那些借口時代不同了,艱苦奮斗過時了的說法,實際上是懶惰、消極、不思進取,沒有愛國心和責任感,思想落后腐敗的表現,是極為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