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編課本劇《公儀休拒收禮物》的嘗試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夾述夾議。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后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問題”。這個“問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后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六)如何寫好教育敘事
1、經常有意識地隨時收集讓你感到有趣或震撼的教育教學事件資料或存在新問題的教育事件資料。收集的資料可以是你個人經歷或別人經歷的;可以是課堂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對學生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學校活動、學習工作中自己發展中遇到的事。
2、采取多種方法收集教育教學事件資料。如記日記、寫教學日志、做聽課觀察記錄、與觀察對象開放式的訪談。日記可提供個人對即時事件的描寫、感受。日志可提供對事件的回顧,如發生的過程、處理的方法、反思和評價。
事件觀察記錄既可以由研究者自己進行觀察時撰寫或拍攝錄相,也可以由研究者草擬思路,由參與者撰寫或拍攝錄相。事件觀察記錄主要紀錄了,教學情景的發展變化,當事人的態度、情緒與行為反應,學生的反應和學習的結果。課觀察記錄可提供描述性記錄、理論備忘錄(由觀察而聯想到的相關理論觀點)、觀點摘錄、一己之見和推論等。
與觀察對象開放式的訪談,可通過與參與者的對話,了解參與者的內心世界,深入揭示許多關于他個人思想的知識和社會背景方面的信息。
3、注意收集與教育教學相關的背景資料。如與所敘事相關的日期、作者、任務、背景事件、政策、觀點氛圍等信息,這對于研究者對敘事背景和闡述具有重要意義。圖片資料與反映事件結果的實物和文字資料。與所敘事主題或問題有關的理論資料。
4、注意思考和尋找身邊平常事件中蘊含的規律、問題、新觀念和真理,善于發現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并不斷地對與問題有關的因素進行觀察,進行理論學習和理性思考。
5、注意對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每經過一段時間,就要對收集來的所有故事和敘事素材進行比較,分析每個故事的主題,然后將這些互不相同的主題重組成一個完整的事件發展過程。
6、寫作時,首先要能夠提出問題,明確你所研究和希望表述的問題。其次,要按問題的產生—問題解決的過程---解決的結果這一主線,將問題細化,把問題清晰地表達出來。第三,要對不同類型的關鍵事件(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啟發型事件、感人型事件)的重點方面進行重點描寫。
二、教育敘事研究報告
(一)什么是敘事研究報告
敘事研究報告由教育敘事+反思構成。反思是指教師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多角度地進行審視、深思、探究與評價,對教學教育行為的成功與失敗上升到理論層面進行分析。
反思的目的。反思是對經驗的重組和理解,是對敘述教故事所提供的意義進行詮釋,是深化對問題或事件的認識,提升原有的經驗,思考修正行動的計劃,探尋事件或行為、背后所隱含的意義、理念和思想,促使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使我們的工作根據有科學性。反思的內容一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