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編課本劇《公儀休拒收禮物》的嘗試
案例問題事件。是通過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通過情景與細節的描述,對案例問題產生、解決過程中的環境、人物活動的描述,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是案例反映主題所包含的各種問題的事件。
(3)問題解決的效果。案例不僅要說明問題的產生、解決的過程,還要交待問題解決的結果。如教學的思路、教學的過程的描述,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
, 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等。讓讀者知道結果,將有助于加深其對整個教學過程的了解。
(4)
詮釋與研究,對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分析與受到的啟示。作者對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以及利弊得失的看法和分析。詮釋與研究是在案例事件基礎上的議論,可有感而發,它能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
(5)有待繼續討論的問題。在案例的最后,幾個可供思考、分析、討論的典型問題。
(二)撰寫教育教學案例的目的與作用
教育案例依據不同的寫作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寫作范圍、時間、重點,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如為了提供學習運用某種理論的實例,則案例寫作的范圍就確定在該理論能夠運用的條件范圍內,重點寫體現這一理論在教學中是如何運用的。如果是為了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經驗進行梳理,則重點描述一堂課或一次活動或幾堂課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案例的撰寫可以依據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寫作側重點,如有的詳細敘述事件發展的長期過程,有的著重說明某個情境片斷,有的偏重理論分析,有的則偏重實踐描述。作為學校教師撰寫教育案例,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寫作目的。
1、提供學習運用某種理論實例。經過書本學習,我們或許對多理論觀點耳熟能詳,但這并不一定表明已經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過案例的形式來告訴人們如何將所學習的理論運用于實踐,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比如這幾年來有關主體論的闡述很多,有的說學生是唯一的主體,有的說學生與教師都是主體,也有的說教師是主導性主體。到底誰是主體,單純從理論到理論的抽象說理,有時難以理解。如果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的具體成功例子寫出來,并作一番分析,就為大家提供了有助于這以問題解決的案例。使案例成為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使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以往那種單純學習理論的方式的不足,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2、將解決同一主題的不同問題的零散經驗進行整合,形成經驗串和經驗集。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于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么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并明確有效的教育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后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中經驗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將這些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育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因此,撰寫教學案例還可以是為了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規律和解決問題運用的策略,將解決不同問題的零散經驗以主題為單位進行整合,形成經驗串和經驗集。經過梳理的經驗更便于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解決問題時,有效地提取相關信息,也便于其他教師學習并在實踐中再運用。
3、作為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的載體,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案例中所描述的教育情境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于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的有效載體。首先,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專業能力非常有益。與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于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