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日本
教學目標:
(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山頭)根據地圖和資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和文化特征。
(三)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況。
(四)根據教材資料和課外資料,說出日本的交通運輸特點。
(五)、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日本自然條件特點,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島國多港灣來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
(六)能舉例說明日本與我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密切。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國家地理部分的第一節,全節共分6個小標題,由“東亞島國”“多山的地形”、“溫濕的氣候”、“東西融合的文化”、“發達的經濟”、“主要城市”。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再加上“日本與外來文化”、“日本的漁業”、“日本的交通運輸業”等補充資料,使學生能比較充分地了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
本節教材前4個小標題內容既能讓學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氣候、文化特點,同時又成為第5個小標題內容的鋪墊,讓學生通過對日本自然地理條件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并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第6個小標題內容介紹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對日本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的補充說明。
本節教材的補充資料主要包括地圖、統計圖表、景觀圖和文字四大部分。作為“第二地理語言”的地圖,分別說明日本的地形和組成、日本的礦產資源進口貿易、日本的工業部門及工業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長的津輕海峽青函隧道,較全面地對日本各地理要素進行了定位。l幅統計圖表說明日本地狹人稠的人口和面積特點;8幅景觀圖配合課文和活動題,從擴展知識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風光、文化、建筑和經濟;文字部分為我們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濟(漁業、交通運輸業)狀況提供了資料。補充部分與課文互為照應,相得益彰。
教學提綱(板書)
一、東亞島國
1、位置及領土組成
2、首都、民族、語言
二、多山的地形
1、多山地丘陵,平原狹小
2、火山地震頻繁
三、溫濕的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
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四、東西融合的文化
五、發達的經濟
1、發展經濟的條件:
2.經濟特征: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3.發達的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