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口1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這些地區為什么人口稠密?我們用所學過的知識對這些地區進行分析
首先,從自然條件看這里有什么優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對照比較,
提問:1、它們都處于什么緯度?(中緯度)
2、它們的海陸位置有什么特點?(近海地帶)
3、它們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平原為主)
4、它們在氣候上有什么特點?(暖和濕潤)
(總結)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在人類歷史農業發展較早,現在也是工業、交通發達、城市集中的地區。
(學生活動)對比上述四個問題,結合已學過的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知識,分析人口稀疏區的自然條件有什么特點?
在海陸位置上:內陸地區
在地形上:地勢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區
在氣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濕熱為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
在緯度上:高緯度地區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學生討論):“想一想”第二題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總結: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不能用遷移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總結) 這一節主要講了人口地理的兩個知識點:世界的人口增長、遷移和世界人口分布。這兩個知識點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遷移是熟悉人口的動態變化,它們的動態變化,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人口增長的狀況和人口的分布情況。
(練習)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圖上,找出世界四個人口稠密區的具體位置,要求形式用紅筆在課本圖上勾畫出人口稠密區的位置。
板書設計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
四大稀疏區:高緯度地區
高山高原地區
干旱沙漠地帶
濕熱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
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樣對自然、社會經濟發展等產生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