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氣候》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以學完氣溫和降水兩個氣候組成要素基礎上,從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出發,使學生理解氣候有關知識。教材借前兩節課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大,另一方面使學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情況,教材通過對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的分析,來說明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據教材內容設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本章最后一個標題“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與開頭的“天氣及其影響”首尾呼應,從中強化人地關系這一主題。教材在該內容上主要抓住兩各方面:以實例分析說明,一是不同地區氣候差異導致人類活動的差異,以培養學生地域觀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區氣候異常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培養災害意識。教材注重以活動為主、討論氣候變暖為題,使學生認識人類活動也能對氣候產生負面影響。總之,《世界的氣候》一節既作為對全章內容的歸納、綜合,又是對全章內容的總結,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節內容的學習,更為今后學習區域地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大及其復雜多樣。 2.學生能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來引起學生興趣,通過學生對圖片、地圖、圖表、閱讀材料、搜集的諺語、詩詞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師引導學生以描述、對比、實例分析說明、推理、歸納、討論等形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要善于運用已學知識去分析解決新知識的綜合能力。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培養學生地域觀念、災害意識及環境意識。3.通過閱讀景觀圖片和資料體會自然的創造力,樹立人地關系的協調發展觀。
教學重點:1.認識世界氣候的復雜多樣及地區差異大。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難點: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用具;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 綜合分析法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人們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銀”來形象比喻某個地方四季景觀的變化。
多媒體展示投影:1組圖.北京地區的四季景觀圖片
京郊玉渡山春季 八達嶺長城夏季 京郊玉渡山秋季 八達嶺長城冬季
教師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同一地區,為什么會有這樣大差異?(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所致)